財經365訊,A股正式納入MSCI的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收盤下跌。記者采訪的多位私募投資人士認為,“入摩”短期給市場帶來的推動效應有限,需理性看待增量資金對A股的帶動作用。
“入摩”首個交易日市場下跌 6月1日,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體系后的首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跌0.66%,創業板跌幅近2%。前一日,上證指數上漲了1.78%。申毅投資董事長申毅表示,5月31日絕大部分成分股是上漲的,普漲市場跟MSCI資金流入有關。 “入摩”首日收跌,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市場擾動因素過多,另一方面也對市場加入MSCI預期的一種修復,市場短期炒作情緒到了極致,需要警惕。
盈陽資產表示,過去一年,對MSCI的投資邏輯、價值取向的研究,幾乎成為各家機構的必修課,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機構投資者的行為,這也許正是MSCI概念股整體超越市場表現的原因。但極高的關注度也造成了市場對MSCI資金的過高預期,在現實與預期落差明確之后,回歸是正?,F象。
智誠海威董事長冷國邦稱,在中美貿易戰、金融去杠桿等大背景下,入摩的積極因素或難以對沖更大的負面不確定性。
富國大通總裁助理沙泉表示,目前市場流動性不充分,短期市場依然會持續探底走勢。
從資金流向看,5月以來,通過陸股通北上資金金額高達509億元,遠超此前比例。冷國邦表示,額度還有很大的富余量,規模將持續增大。
瑞天投資基金經理付誠成表示,雖然5月北上資金流入增加,但目標依然是前期獲得資金流入的個股和板塊,外資對A股的偏好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而且資金的體量對市場影響相對有限。
理性看待增量資金
有券商預測按5%的市值因子納入,今年會有上千億資金流入。
從資金使用便利角度看,私募認為深港通、滬港通仍為主流。申毅表示,考慮到基金申贖和外匯管理,MSCI資金通過滬港通、深港通比較容易進入,通過QFII、RQFII控制資金的進出比較難,但通過香港做交易,申購贖回的速度可以保障。
對于增量資金,多位私募人士呼吁理性看待。冷國邦表示,226個成分股均為行業龍頭標的,增量資金對這些股票的拉動不會有彈性,A股的投資機會仍是自身預期反應。盈陽資產表示,價值投資是相對的,關鍵在于價格和預期,納入MSCI對A股投資理念的影響十分深遠,但A股的基礎還是自己的市場參與者,更關注增量資金和退出資金間的平衡點。
在投資方向上,成分股較為集中在大盤藍籌,但部分新興行業、中小市值的股票因為估值優勢也吸引了資金的關注。馬俊表示,從板塊來看,新興行業相對權重板塊估值有一定優勢,而前幾大成分股,由于前期預期比較充分現在吸引力已有所下降。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