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公司、保險公司等管理資產規模進一步加速增長。隨著在金融體系的比重上升,中小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在加大。這種關聯性體現在中小銀行的應收款項在增長,應收款項的投資增加了常規銀行和影子銀行體系之間的關聯性。
保險公司這些年的擴張增加了金融體系潛在的信用風險。保險公司將資產配置向“其他投資”和權益類投資傾斜。“其他投資”主要包括項目債務計劃以及資管產品、信托計劃和其他另類投資工具等廣泛的影子銀行產品。對這些流動性較低的投資敞口上升導致保險公司流動性減弱,復雜的產品結構加大了潛在的信用風險。引起眾多關注!
在央行將表外理財產品業務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之后,2017年第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增長放緩明顯,近期社會融資規模非金融企業債券發行低迷,拖累第一季度凈融資增量。
2014年以來,核心影子銀行活動就受到監管措施的控制,但是由于受到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增長的推動,2017年第一季度其增速進一步攀升。
監管機構通過宏觀審慎評估控制銀行貸款增長的措施似乎部分見效,然而,那些此前通過傳統銀行渠道和境內債券市場融資的房地產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產能過剩行業的借款人,有可能因為監管趨嚴而轉向影子銀行信貸獲取資金。
2017年3月下旬流動性緊張,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利率自2016年三季度逐漸上升,監管機構加大了對市場波動性的容忍度,進一步提高逆回購和各種定向流動性工具的借貸成本。
監管機制將同業負債占總負債的比例限制在33%以內,不過至今同業存單未被正式計入同業負債。此前銀監會出臺53號文要求銀行自查,同業存單是否占總負債超過三分之一。穆迪認為,同業存單將可能被納入宏觀審慎評估。
2017年第一季度新發行的同業存單達到人民幣5萬億元的歷史高點。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繼續主導一級市場,農商行次之。
監管機構致力于控制金融體系的杠桿率,導致了流動性趨緊的趨勢,也同時會加大銀行間小型銀行和其他非銀行借款人的流動性壓力。2017年一季度同業存單發行量達到5萬億元,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農商行同業存單發行規模提高,增加了金融體系內的相互關聯性,可能會放大對于負面消息的集體反應,可能引發流動性緊縮。穆迪認為,在市場利率上升和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發行同業存單的銀行對同業存單的依賴性加大,將提高銀行整體融資成本,加劇資金錯配。
2016年下半年信托貸款增長逐步加快,與此同時,銀監會2016年7月關于收緊銀行理財產品業務監管的新規影響也開始發酵。新規意見稿將信托業視為銀行理財投資非標債權資產的唯一信貸中介渠道,迫使此前流向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影子信貸回流至信托通道。中小銀行資產增速超過大型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管理的資產占同期金融體系資產的比例增加了一倍以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比重上升,金融體系將更容易受到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