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有關房地產信托的傳聞不斷。前不久,曾有人在微博上宣稱,南京一家公司的房地產信托項目面臨難以兌付的危險。網上許多信托業內人士大為關注。但誰也說不清是哪個公司的項目。記者曾通過信托業內人士多方了解,但也一直沒有得到答案。此后又有市場傳聞:目前至少有四到五個房地產信托項目出現了兌付危機,卻仍難得到印證,也不見有媒體白紙黑字、點名道姓地在報紙上披露出來。傳言就這樣在真實與虛假之間流傳著、游蕩著……但記者在對近十家信托公司人士關于“二次限購令對房地產信托的影響有多大?”的調查中,幾乎所有信托經理都認為,二次限購令對房地產信托有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集中在為小型房地產企業所做的業務中,但目前還沒有看到這種影響顯現出來。
日前有這樣一個事實。微博上傳出一則消息:一個90后開車撞人后叫囂“我爸爸是市長”。事后證實這是一條假消息。但這一消息仍被廣泛傳播。對此,有人稱之為“集體焦慮”。一則對于監管行為的誤讀為何幾乎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房地產信托過于脆弱還是另有原因?應該也與這種“集體焦慮”有關。
當人們對高房價已經感覺到無奈的時候,“集體焦慮”就出現了。當這種“集體焦慮”出現之后,一切與房地產沾邊的東西都會刺激人們的這種焦慮,房地產信托也自然“被焦慮”,被情緒化地關注。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多次出現一個傳言擊垮一家企業的案例。信用社會中,“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表面看也許就是一個傳言或是無意的誤讀,但其背后是“集體焦慮”中的非理性。網絡時代,當信息的傳播更加便捷之時,對于信息的辨別也更重要了。
當人們對高房價已經感覺到無奈的時候,“集體焦慮”就出現了。當這種“集體焦慮”出現之后,一切與房地產沾邊的東西都會刺激人們的這種焦慮,房地產信托也自然“被焦慮”,被情緒化地關注。
近期怪事不斷。
9月26日,有人在微博上傳言,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將于當晚辭職。言論一出引起各方關注。萬幸的是,消息發出是在26日下午收盤以后。在看到這一消息的第一時間,本報記者向招商銀行證實此事,招行也幾乎在第一時間辟謠,才未造成市場的波動。
另外一則消息則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
9月21日,有海外媒體刊登了這樣一則消息:銀監會調查綠城集團的房地產信托業務。此消息原本并沒有引起市場太多的關注。但晚間,有人在微博上轉發了此消息,并就此不斷發表評論,進而引來了許多人的關注與議論。一時之間,綠城是不是出事了?監管部門是否將收緊房地產信托?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聯想在微博上恣肆。22日,幾乎在第一時間,綠城集團通過9月21日起正式開通的新浪微博“@綠城房產”對銀監會發文調查綠城信托傳聞進行了三點回應:
一、公司目前沒有收到任何監管部門的調查通知;二、公司目前開展的信托業務均符合規定;三、公司的資金財務狀況穩健正常。感謝媒體和公眾的關心。
但綠城的聲明并沒有平息人們的猜測,反而愈演愈烈。有人在微博上再次發出質詢,認為銀監會是向信托公司調查而不是向綠城調查,所以綠城肯定不會接到調查通知。另外,所有的信托業務肯定都是符合規定的,因此綠城的這一聲明等于是什么也沒說。同時也有人翻出了綠城的負債率、負債額、參與的信托公司,以及今年的銷售額等,意圖證明綠城資金鏈已斷。下午,綠城中國在港交所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確認,公司并無就有關聲稱的調查及要求從中國銀監會接獲任何官方通知,有關聲稱的調查并不是針對綠城集團。但當天,綠城中國在香港市場的股價仍下跌愈17%,整個房地產板塊股票也受此拖累大幅度下跌。此后,綠城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再次強調了上述三點,同時也聲明,高杠桿是綠城一直以來的策略,目前綠城所有到期賬款均已正常兌付。在目前的形式下,公司正在考慮降低負債率。同時,針對眾多傳聞,綠城都一一作出了回應。
23日,有媒體記者證實,銀監會的確通過郵件下發了一份《關于信托公司與綠城集團及關聯企業開展房地產信托業務調查的通知》,并附帶一份上報調查情況的表格。但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調研,這種調研是經常做的,并不針對綠城。雖然此時還有人不斷地指責這是一條假新聞,但此后輿論的導向開始反轉。很多人對于最初的懷疑開始產生質疑:銀監會一個處以郵件形式進行的摸底調研怎么就變成了調查?一個處能決定政策導向嗎?如果說這種摸底是第一次的話,那么從銀監會幾年來規范房地產信托的所有文件中都可以找到與以往不同的點,按照如此邏輯來說監管部門收緊房地產信托也不是第一次了?
對于綠城的情況,有信托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一般信托公司喜歡做大的房地產企業的業務,原因就是,一方面大企業的實力強,抵押物充足,風險相對小;另一方面,大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廣泛,可以對資金在不同的融資渠道之間調劑,降低項目風險。對于綠城這樣的一家企業,很明顯信托僅僅是它的融資渠道之一,且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對于這樣一家企業,他們了解哪些錢出現兌付風險所引發的社會反響更大,對于企業更不利。對于綠城的高負債率問題,該人士告訴記者,房地產企業大多采用的都是高杠桿的策略,相對于其他企業負債率都要高一些,只是負債率的高低上有所不同。綠城的負債率的確比較高,在目前這種從緊的貨幣政策形式下,這一策略也的確比較危險。但是在信用社會,最可怕的就是信用的坍塌。綠城已經表示將降低負債,證明他們已經意識到了這種危險并正在化解。如果給他一定的時間,讓他通過降低房價或其他促銷手段增加銷售,或許就能緩過來;相反,如果這個時候拆掉其信用之墻當中的哪怕是某一塊磚,將有可能出現誰都不愿意看到的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