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由中國銀監會非銀部指導,中國信托業協會和和訊網聯合主辦的2011年和訊網信托業系列沙龍之“我看信托這十年”在中國信托業協會舉行。北京浩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暉指出,創新是信托發展的動力,而個性化的服務將在未來支撐信托公司的發展。李朝暉認為信托公司未來的業務需要回歸本業,公益信托將大有可為。
以下為北京浩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朝暉發言實錄:
有幸參加這個沙龍活動,從我的角度來看信托這十年,首先介紹一下我們公司背景,我公司屬于私募投資機構,主要從事證券投資、PE股權投資以及實業投資業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跟信托公司有很多業務聯系,而且我本人也有15年信托從業經歷。從我個人經歷來看信托,有三點認識:
第一點,信托這十年的高速發展得益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因為從時間上來看,信托從1979年起步到現在有30余年的時間,前20年信托應該是在摸索中發展,這時我認為做信托的環境不成熟,用當時流行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而這十年,得益于經濟的積累,法律環境的改善,財富管理多樣化需求的增加,使信托有了更快的發展。
第二點,《信托法》為信托發展帶來了制度保障。《信托法》主要規范了信托關系,主要涵蓋信托、信托、公益信托會等。受益于此,信托公司和信托公司在整個金融領域中屬于發展最快的兩個行業。而后來的一系列的管理辦法,也為信托公司奠定了基礎。舉個例子2004年前我還在從事信托業務,當時我們50億信托資產規模的信托公司在業界是名列前茅的大公司,而到今天上千億信托規模的公司都有若干家了,發展速度應該說是超常規的。
第三點,創新是信托發展的動力。什么是創新?我認為與需求結合,解決融資需求方面的問題,這就是創新。信托關系是一種個性化的關系。而現在共性、同質化的業務已成信托公司業務的主流,這一點需要改善,未來信托業務應該突出個性化的服務。
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前十名的信托公司,互相之間的業務、盈利模式還是有差異的。無論是華潤信托、中誠信托、華寶信托等,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和主營業務,雖然有同質化的業務,但個性化的服務還是有的。我想未來信托公司的發展還是要基于這種個性化的服務。
接下來,我再談談對信托未來發展的建議,包括兩點:
第一,信托公司要想做好做大,需要加強自律,同時要加強行業的監管。這是行業發展的保障,為什么呢?因為在最近十年的高速成長中,信托業也存在一些管理問題。
首先,業務人員的素質應該跟上業務的發展。雖然信托業聚集了相當優秀的人才,但是大家對信托的理解還處于在探索和發展階段。
其次,在資本逐利的時代,風險控制是關鍵。信托公司目前杠桿化工具應用比較多,做了很多結構化的產品。我認為杠桿化管理不好將來肯定會有問題,金融危機就是在金融領域里面最薄弱的環節發生。我希望有問題的時候,信托公司能夠躲過這個危機。
第二,信托公司應該做出特色來,我概括為“回歸本業,渠道為王”。回歸本業就是要研究信托關系,把真正的信托業務做起來,這也需要探索,需要創新。公益信托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業務,目前在中國,公益信托應該說是發展比較慢、監管也不到位的領域。前一段時間出現了“郭美美”事件,這也能反映出公益信托領域的混亂局面。
這里為什么提公益信托呢?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財富積累到一定階段,公益信托具備了發展條件,是大有可為的領域。我相信在未來五年公益信托的發展速度不會慢。我覺得信托公司應該認真研究這一領域,積極探索,占領這個市場,在民政部、監管部門相互配合下,開創一條新路來。
渠道為王:無論信托需求、產品設計還是產品銷售,未來渠道一定是支撐信托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在已有公司在渠道建設上做了很多工作,也成立了一些新的第三方管理銷售機構。這也是新形勢下信托發展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