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得到的只是一角,你看不到的,才是冰山。
從做生意賺錢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明面上所能夠看到的就是傳統行業開店,比如理發店小餐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行業,比如做個APP。其實,有很多我們不知道,容易操作,卻能夠掙錢的生意,只要你放得下某些東西,就可以去做。
一, 做“號”
這幾年是內容創業的黃金時期,做自媒體的人也開始多了。傻乎乎的做自媒體,就像呆子哥我,自己寫文章自己發,一個人一個賬號,充其量算上企鵝、百家、頭條、網易、大魚也不過幾個號。像我這樣做自媒體,其實更多的不是為了要賺錢,而是一種習慣:想把心里想的自己做過的東西分享出來給大家。
但有人做自媒體是這樣做的:一個人養幾十個甚至幾百個號。號怎么來?去申請,加上去購買,自媒體賬號不是很貴,有的人專門搞這個。有人要問了,內容怎么來?他們不會去親自寫的,就是抄襲,看到誰的文章好就抄襲誰的,看到爆文也抄襲。復制粘貼,這個很簡單。有人又要問了,說這個不怕被查侵權嗎?實際上文章抄襲維權很難,維權成本很高,比如百家號有人抄襲了我的文章,我要投訴要求處理,百度甚至要求我去百度貼吧發帖才能處理,最可笑的是我去發帖然后一會兒帖子就被刪了,這個是幾個意思?你說這個怎么維權?正是因為有這樣縱容,所以抄襲者才那么肆無忌憚。
當然,也可以買專業的做“偽原創”的軟件,將要抄襲的文章放進去,一鍵將中間的幾個字大概調整一下,就像小孩子偷人家書一樣,改個名字就可以認為是自己的了。手底下幾百個號,找幾個人,每天就是發抄襲的文章到各個類別,注意,類別一定要精準,重點要選擇明顯八卦娛樂這些流量大的類別。
怎么賺錢的?1,各個平臺都有補貼政策,如果你的號每天都有閱讀量,你算一下,幾百個號每天的收入是多少?2,軟文廣告費,有些平臺開通了自營廣告后是可以幫人家做廣告的。那么,這么算下來,你說說每個月能夠收入多少?據說,做號的人,平均每個月兩到三萬不是什么難事。
二, 賣“貨“
也有這樣的一幫人,他們自己帶著幾個業務員,在網上專門找寂寞的男生女生們聊天,其目的不是純粹的詐騙,就是賣東西。比如賣茶葉,比如賣化妝品等等。
他們一般的做法是這樣的,編造好劇本,設置好場景和任務執行時間,專門弄一些配合場景的圖片,然后找幾個業務員,或者自己弄賬號,每個人控制幾十個幾百個賬號,每個賬號上要么是美女頭像要么是俊男頭像,朋友圈里面內容不多,但是一定會有自拍啊,游玩的照片,讓人覺得這好像蠻真實的。
然后就是每天在網上就是不斷的微信加人,加人。加上微信好友之后,就開始他們的銷售之旅了。比如第一天和對方聊性格啊,星座啊,簡單聊聊,否則任務太多忙不過來,但一定要給對方制造好的印象。第二天聊什么、、、反正在中間過程一定會給你看美女圖片,還會有想做模特他爸不讓做,說那個圈子太亂之類的說辭,以表現“她“很清純。然后會有去老家看自己的外公外婆,外公很辛苦一個人搞茶園,自己想幫外公分擔一些賣茶葉,讓照顧一下;或者自己家繼母分家產,說如果不搞好茶園就讓她什么也得不到諸如此類的劇本。
怎么賺錢?加很多微信好友,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最后成交,但是,利用人的善良或者好色的心態,百分之十的轉化率肯定會有的。假如每個人每天加一百個好友,一個月就有三千個好友,百分之十的轉化率就是三百個,每一單交易純利潤是一百,那就是多少?如果幾個號同時操作呢?
而且這種生意,灰色,說起來不道德,但是卻在打法律插邊球,并不算很違法。而且操作并不復雜,對吧?所以說啊,這個世界太亂太亂,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