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業務亟待提升
據悉,上半年事務管理類業務明顯擴容也成為業界關注熱點。統計顯示,2017年二季度末,事務管理類信托規模為12.48萬億元,比2016年二季度末的7.47萬億元增長67.11%,環比2017年一季度末的11.48萬億元增長8.68%;占比達53.92%,比2016年二季度末的43.20%上升了10個百分點。
陳赤表示,今年事務管理類業務增速更多與當前監管環境有關,即基金、券商子公司等通道被堵之后,許多通道業務集中涌入信托渠道,而并非信托公司主動大力拓展。
據了解,通道業務承擔風險不大、收益較低,只是勝在規模大,與融資類產品類似,也不能體現信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于信托公司來說,此類產品的好處就是風險低,壞處是可能"養懶人"。這種輕松、安全的活干多了,對主動管理這類風險更高收益更大的項目就不積極。”陳赤告訴記者,通道業務主要來源于銀行,其中可能有少部分不符合“脫虛向實”的監管要求,需要加以改進。
他指出,在今年上半年的同業監管風暴下,信托業其實已受到部分影響。目前,監管部門對信托通道業務的態度是鼓勵“善意的”;對于那些協助監管套利的業務,下半年監管力度會不會升級尚未可知,因此,信托公司應保持謹慎態度,主動控制這類業務規模。
目前,監管層強調“回歸本源”,陳赤告訴記者,對信托業來說,本源業務就是資產管理、財富管理以及與信托制度相關的投行等業務。
統計顯示,上半年國內信托業始終保持了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步伐,在部分業務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中在基金化業務、股權投資、土地流轉信托、互聯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