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沈女士日前收到某信托公司發來的產品信息,“我公司與某開發商即將推出新一期地產信托理財產品,信托資金將用于某地塊項目的開發建設。投資期限為24個月,預期年化收益8.2%。300萬元起步,額度有限,現在接受預約登記。”看著該信托產品的預期收益,沈女士不禁有些心動。
收益一度低迷的信托理財產品,如今在年末資金面緊張的情況下,收益也是水漲船高。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年末市場資金面趨緊,部分信托公司加入“搶錢大戰”,主動向投資者讓渡部分收益,并預計今年集合信托還會呈現一定幅度的增長。
對于部分中小投資者“抱團”買信托的情況,業內專家特別提醒要注意風險,合買信托產品不符合“集合信托產品合格投資者的要求”。
信托平均收益破“7”
新發行、成立規模“雙升”
信托曾是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受周期性產業旺盛融資需求的影響,信托的平均收益甚至超過10%。進入2016年以來,信托理財收益持續低迷。不過,這種現象正在被改寫。
最令投資者關注的莫過于信托產品收益正在重返高位。據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統計,截至2017年12月,成立的集合信托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7.12%,環比上升0.31個百分點,這也是2017年以來集合信托產品單月平均收益率首次超過7%。
與此同時,新發行和新成立的信托產品規模均大幅上漲。據上述研究院統計,2017年12月共發行810款集合信托產品,發行規模為2272.20億元,環比上漲41.67%,實現連續4個月上行。當月共成立828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規模為2220.51億元,環比大漲69.06%,連續兩月呈現爆發式增長。
“貨幣供需不平衡是主要因素。”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認為,由于去杠桿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等因素影響,廣義貨幣(M2)增速創新低。同時,年底銀行貸款等資產擴張理性減緩,存款派生也相應有所放緩,從而造成整個市場資金面趨緊。部分信托公司為了年底沖量,主動向投資者讓渡部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