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華鑫信托內部發文要求,進一步規范證券投資類業務,暫停設置有中間級(夾層)的結構化證券投資類業務。
北京一家信托公司華南分公司的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去杠桿是大勢所趨,但是不會一竿子到底,而是一個逐步的過程。“現在市場比較脆弱,市場情緒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信托公司其實已經在積極去杠桿了,比如我們公司從2015年下半年之后就很少做股票的配資了,一是響應降杠桿的號召,二是因為市場波動較大,配資風險較大。這兩年公司側重做固定收益類產品,二級市場的投資逐步減少。”
99只信托計劃未來三個月集中到期
根據同花順統計,在兩市3400多只個股中,有1150只股票的大股東名單中含有“信托計劃”,占比超過1/3。其中,信托計劃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超過30%的有3家,在20%-30%之間的有4家,在10%-20%之間的有51家。目前木林森的信托持股比例最高,僅華鑫國際信托一家所持有的股份數量就占其流通股比例的38.09%。
廣發證券分析師陳福在其報告上指出,現行制度上信托配資具有杠桿優勢,銀監會在2016年3月下發58號文,規范信托結構化股票投資信托產品劣后/優先原則最高不超過1:2。由于信托配資模式靈活,現實操作中存在設置劣后級、中間級、優先級模式,如“3:1:8”、“3:2:10”,通過設置夾層,杠桿可擴大為1:3、1:4。2017年11月17日,央行牽頭出臺《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分級私募產品的總資產不得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40%。分級私募產品應當根據所投資資產的風險程度設定分級比例(優先級份額/劣后級份額,中間級份額計入優先級份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3:1,權益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1:1,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混合類產品的分級比例不得超過2:1。2019年6月之前為緩沖期。
2018年以來,廣東、北京等多地方銀監局對轄區部分信托公司下發窗口指導,要求暫停結構化證券業務,存續業務限期清理。信托業協會披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信托受托資產投向證券市場(股票)規模約8858億元。
華泰證券分析師藕文表示,2018年2月至4月,99只信托計劃將集中到期,需要謹慎對待即將到期資管計劃的重倉持股。由于部分信托計劃持股為中小創個股,據統計,全部A股2017年年報預告公布率在72%左右,中小創業績預告基本披露,其中創業板剔除溫氏和樂視,2017年報業績增速較三季報下滑了10%。中小創凈利潤增速出現明顯回落,可能影響市場情緒。
不過,藕文也強調,謹慎對待即將到期信托資管計劃的重倉持股,僅僅是短期規避風險的建議。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