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山西信托正站在一個重要關口。背后是過去多年的歷史包袱:數起風險事件交織,業績排在行業末游……面前則是有望帶公司走出低迷的新控股股東:3月16日,山西信托增資擴股事項在山西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擬引入一家戰略投資者。有消息稱,工商銀行有可能借此入局。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系信托的新身份將有助于山西信托的轉型,但如何擺脫區域經濟環境的影響,將成為山西信托能否逆襲的關鍵。
迫切希望引入戰投
從山西省產權交易中心官方網站掛出的本次增資擴股詳細信息來看,山西信托擬引入一家戰略投資者,認購14.12億-15.69億股新增股份,持股比例為51%;同時引入一家財務投資者,認購不超過1.51億股新增股份,持股比例不超過4.9%;原股東持股數量不變,具體持股比例將根據財務投資者認購情況確定。
引入戰略投資者為本次增資成立條件,成功引入一家戰略投資者,本次增資擴股即完成;若最終沒有成功引入合格戰略投資者,則財務投資者引入也將不成立。山西信托還提出,增資后公司注冊地仍將永久設于山西太原,公司名稱也需含有戰略投資者和山西元素。
價格方面,則是在評估價格基礎上,充分考慮信托公司牌照稀缺和控股權讓渡的實際,確定掛牌價格,并根據意向戰略投資者競標情況和綜合評審結果確定最終增資價格。目前掛牌價格為3元/股,掛牌期限為40個工作日,5月14日為期滿日。
51%的股權,也意味著接盤者將成為山西信托的控股股東。這是繼日前中融信托之后,行業內又一筆大手筆轉讓股權的交易。但不同于中融信托股權變動中明確的交易雙方,山西信托的新股東仍然是個謎。
市場有消息稱,引入的戰略投資者極可能是工商銀行。事實上,2017年8月,市場就一度盛傳“山西信托將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并出讓控股權,工行有意借機拿下信托牌照,雙方的洽談已有數月之久”。一位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雙方接洽的時間或更早,在2017年前,但彼時雙方均表示有確切消息及監管批復后才會公布。
對于“重現江湖”的這一消息,雙方更為緘默。北京商報記者本周多次致電山西信托,但截至記者發稿前,電話未接通。工商銀行對于這一事件也并未做出回復。山西產權交易所的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交易所公開掛牌投資的話,符合條件的所有人都可以報名,最終誰來摘牌是完全不確定的,最后還是根據報價價格、對標的企業前景規劃等來定。不過上述業內人士分析稱,工行的可能性還是很大,因為從山西信托列出的條件來看,符合條件者并不多。
兌付困局伴隨低迷業績
山西信托手握的王牌,就是信托牌照,擁有著其他金融牌照望塵莫及的、能整合運用幾乎所有金融工具的“特權”,一張牌照就堪稱一個全牌照金控集團。“牌照稀缺性”令信托公司股權受到各路資本的追逐。但山西信托近年并未把牌照優勢完全發揮出來,因為應對一件接一件的“麻煩事”已讓人焦頭爛額。
風險事件就是其一。從2013年被卷入山西聯盛能源集團的破產案,到2018年初的3款信托產品逾期,對山西信托盡調是否到位、是否及時制定了還款計劃等質疑聲隨著舊案新案的疊加一直不斷。
對年初爆發的違約項目,山西信托最近一次表態是在2月初,2月10日、11日公司官網連發兩則公告,稱公司嚴格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對項目進行管理,對風險進行隔離,并采取多措并舉的辦法、手段處置化解風險,為投資者的利益最大化認真履職盡責。同時還否認并斥責“以自有資金兌付”等傳聞,并發出律師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