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在這句話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理財,尤其是高凈值人群。因為資金相對較多,這類人群對理財的需求與普通人有所不同,往往對產品安全性、收益性等方面有比較高的要求,因此選擇理財時一般是銀行、信托機構或其他專業理財機構。
銀行理財指銀行主導的且在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銀行代銷的其它金融機構、投資公司的產品不在此范圍。信托產品指由信托公司研發、設計并作為受托人的產品。比較而言,銀行理財和信托理財到底有什么區別呢?
一、相同點
1、兩者都是國家銀監會直接監管的金融機構,具有較高的社會公信力。
2、兩者均不能在合同中承諾保本、保收益,這是銀監會的規定。凡是跟客戶說這種字眼的,都是口頭的,不能在合同中體現,誰敢誰違規,合同無效。
3、銀行理財資金和信托資金池產品,均沒有明確資金用途,均由發行方主動管理,均由發行方以自身的信譽對兌付做背書。
二、不同點
1、銀行理財資金池很大一部分是對接信托產品,信托資管規模有1/3來自銀行理財資金。騰訊財經圖片報道揭秘了銀行理財收益主要來自信托與城投債。
2、信托理財具有銀行理財不具備的債務隔離功能。根據《信托法》:信托資產具有獨立性,不能被抵債、破產、清算和分割,是從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的財產 中獨立出來的一筆財產。
因此,信托資產在發達國家通常被作為財富管理和財富傳 承工具。而銀行理財資產、基金、不動產等等一旦發生債務糾紛、法律訴訟糾紛、 離婚等等均要被凍結或者用來抵債、清算、分割等。
3、銀行理財的主要優勢是期限的便利性,尤其是短期方面,具有較高的流動性;但這一優勢正在被信托產品滲透,認購者可以自行訂購7天、14天、30天、60天、90天、180 天、270天、360天,收益均高于同期銀行。
4、兩者的專業化程度不同。銀行核心業務是存款貸款利差;銀行很少主動研發理財產品,基本是用理財產品對接信托、城投債、企業債等,從而賺取利差。
信托公司則是專業的財富管理公司,每一筆投資業務都要獨立完成盡職調查,研發和設計產品,因此,在投資專業上比銀行更勝一籌。
5、銀行理財比較大眾化,門檻通常為5萬;信托的門檻較高,一般而言,一百萬起步。
6、信托理財受益高于銀行理財,信托理財受益在10%左右,而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收益4-5%。
7、銀行理財可以公開宣傳,而信托則不可以。在我國相關法規和政策不允許公開宣傳推廣信托,如公開活動、qq、短信等全面被禁止。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