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作為我國信托業三家上市公司之一,安信信托最近可謂是“福禍相依”。
上海銀監局在4月17日批復了安信信托由資本公積轉增注冊資本的申請,同意其將注冊資本由45.58億元增至54.69億元,增資后股東比例不變。
在增資獲批的前一天,上海銀監局發布對安信信托的行政處罰表,對其責令改正并罰款50萬元,主要違法違規事實為:“2016年12月和2017年3月,該公司兩次變更注冊資本,均未經監管部門審核批準。”
對于此次處罰的原因,安信信托在書面回復中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此前的增資事宜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時履行了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決策程序,并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等進行了披露,后因未及時完成銀監部門的報備程序受到處罰。目前公司已經完成相關增資所涉及的監管報備程序。”
2017年,“增資”是信托業的頻繁詞匯。據統計,去年公司有17家信托公司通過股東出資、引入投資者或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轉增資等不同方式進行了增資,平均注冊資本已超37億元。
對于信托行業的密集增資,用益信托資深研究員帥國讓表示自己在與信托公司接觸中明顯感受到行業轉型的迫切需求,他在接受電話采訪中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兩年行業和公司發展都處在一個轉型的瓶頸,急需轉型發展,這就必須要強大的資本實力去支撐和保障。”
頻繁增資
公開資料顯示,安信信托上述被罰的兩次增資分別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3月,分別在2017年1月5日、3月29日完成工商資料的變更。其中中融信托與安信信托相似,在年內完成兩次增資,但安信信托卻因為這兩次增資受到處罰。
“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經由證監會批準,而利潤分配方案中分紅送股,或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實現增資都是常有的,但安信信托是金融類上市公司,同時接受證監會和銀監部門的管理,這就需要先報銀監部門審批再變更工商資料。”北京大成(深圳)律師事務所一位資深律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據《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相關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未經批準變更、終止的將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以罰款。
“由于審批時間的不確定,和普通上市公司僅通過證監會審批和完成信息披露即可的思路,就存在公司在增資時直接變更工商資料的可能。”上述律師補充說,“在未經監管部門審批的增資情況,可在事后進行申請補辦,目前來看,安信信托的兩次增資在處罰后已獲批準,即為增資有效。”
公開資料顯示,安信信托上述兩次行為分別增資了3.02億元和24.86億元,工商資料在去年3月29日完成變更,注冊資本達到45.58億元,在信托公司注冊資本排名中躍入前十。
同時,2017年安信信托經營業績較為亮眼,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5.92億元,同比增長6.60%;歸母凈利潤36.68億元,同比增長20.91%,年末歸母凈資產161.91億元,同比增長18.03%。
與銀行間市場披露的63家信托公司去年財務數據相比,安信信托行業排名靠前,營業收入排名第4位,落后于中融信托、平安信托和中信信托;凈利潤居第2位,比首位的中信信托凈利潤低2.3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