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為加強金融統計工作管理,提高金融統計數據質量,更好地為貨幣政策決策和宏觀審慎管理服務,央行為期半年的2018年金融統計大檢查工作已在5月拉開序幕。相關人士表示,此次自查活動的開展,有助于相關機構健全監督機制、梳理自身業務情況,有效防范和化解以后計財條線業務風險。而央行開展的此次大檢查,范圍涵蓋各類信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等機構。
監管指向信托風險領域
信托領域的風險已經暴露的很明顯。近期有消息稱,“四川信托-川諾2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2017年9月到期之后,承諾延后6個月兌付,但今年4月仍沒有按期還款。在四川信托4月5日出具的一份帶有還款計劃的告知函中顯示,被投資企業承諾,2018年7月31日之前,分四次歸還覓璽投資全部本金和收益,其中4月30日歸還本金500萬元,5月31日歸還本金1000萬元,6月29日歸還本金2000萬元,7月31日歸還本金2270萬元。隨同本金一起支付的還有投資收益。不過,到目前這份告知函中的還款計劃依舊沒有兌現。
一拖再拖,這是不少違約公司現在慣用的伎倆。此前還有報道稱,有投資者在2010年購買中誠信托信托產品,本該在簽署合同后1年半即還本付息,6年過去后,至今僅收到利息。由于無法收回項目資金,產品到底清算還是繼續約定延期,仍不得而知。
信托領域的風險已被管理層重視。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印發《關于開展2018年金融統計檢查的通知》(銀發〔2018〕79號),“79號文”顯示,此次2018年金融統計檢查于5月至10月開展,檢查的內容包括:(一)金融機構統計管理情況,重點評估金融機構統計管理相關內控制度安排與效果。(二)金融統計數據質量情況。包括全科目資產負債統計數據質量、專項統計數據質量、理財與資金信托專項統計數據質量三部分。在理財與資金信托專項統計數據質量方面,包括募集信息、資產負債表項目分類信息、股權明細信息、貸款明細信息和收益率信息的完備性和準確性。重點檢査理財和資金信托收益率信息、股票及其他股權信息的準確性。
專家分析信托公司缺漏
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4月共有50家信托公司成立了957款集合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環比減少65款,降幅為6.36%。從資金運用方式看,債權投資類產品327款,環比減少2款,占比回落1.30個百分點;物權投資類產品322款,環比增加16款,占比上升0.61個百分點;證券投資類產品135款,環比增加28款,占比上升2.50個百分點;股權投資類產品80款,環比增加34款,占比上升3.31個百分點;組合運用類產品42款,環比減少21款,占比回落2.35個百分點。
普益標準研究報告認為,就信托行業而言,目前68家公司四類不同的股東性質,帶來了公司對于風險管理職責、前后臺業務人員配備、高層管理等方面的不同,體現出在經營管理、法律規范上的缺漏。央企類信托公司管理層人數比例較低,中后臺人員配置較少,風控部門人員配置同樣較低。金融機構類公司高層人員比重較低,中后臺人員配置較多,風險控制投入人力較多。地方政府和國企類公司高層人數比重較高,中后臺人員配置較多,但風險控制投入較少。民營類公司高層人數較高,中后臺人員配置較高,風控投入同樣較高。
相關分析表示,在資管新規正式出臺后,信托業亟需發揮自身優勢,創新模式,因地施策,全方位推進業務轉型,構建長效的盈利機制和穩健的業務模式,切實回歸信托本源、服務實體。2017年,信托業在社會責任相關的業務領域投入繼續擴大,在公益慈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新興產業支持、綠色環保、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貢獻。而分析人士稱,2018年,信托業在這些領域的投入還會不斷擴大。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隨時關注財經365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