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2017年末,我國信托行業資產規模突破26萬億元,行業不斷擴大的同時,風險也在不斷累積。信托的風控及資產管理水平始終是投資者關心的焦點。
日前,68家信托公司紛紛完成年報披露。記者研究65家已披露自營資產不良率的信托公司數據發現,截至2017年底,這些信托公司資產不良率平均值同比下降逾1個百分點。其中,有26家信托公司資產不良率為0,有22家信托公司資產不良率下降。另外,還有15家信托公司這一數據出現上升。更有5家公司突破了10%。
有信托業人士告訴記者,信托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信托公司開展固有業務有嚴格的限定,固有業務通常呈現出高流動性、偏短期、低風險的特點。因為部分投資業務需要經監管部門審批,持牌才能開展,所以不同的信托公司固有業務開展的范圍不一樣,面對的市場風險不盡相同。
5家不良率超10%
信托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資產達26.25萬億元(即平均每家信托公司3859.60億元),同比增長29.81%,較2016年年末上升5.8個百分點。
固有資產規模也是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年末,信托行業固有資產規模達到6578.99億元(平均每家信托公司96.75億元),同比增長18.12%,環比增長3.69%,同比增速較2017年第三季度的25.88%有所回落,但固有資產規模依舊持續增長。
固有資產規模的增長和信托公司資本金的不斷補充,促進了行業固有業務開展。數據顯示,去年整個信托業固有業務收入達到385.53億元,同比增長5.16%,增速提高近30個百分點。但是從固有業務投資收益率看,比2016年下降0.72個百分點,為5.86%。
按照信托法規定,信托公司自營資產應與信托資產分開管理。目前信托公司年報披露的不良資產主要指的是自營資產的不良部分。
記者統計的數據顯示,在68家信托公司公布的年報中,有65家公司提到了自營資產不良率,安信信托、山東信托、新時代信托則沒有給出確切數據。
2017年底,這65家信托公司的自營資產不良率平均值為2.50%,較2016年底有所下滑,這一數據在當時為3.62%。
其中,包括建信信托、中融信托、北京信托、重慶信托在內的26家信托公司的自營資產不良率為0。
需要注意的是,有15家信托的自營資產不良率不降反升。具體來看,如山西信托在2016年末時,這一數據為8.21%,但是到了2017年末,暴增至14.57%。中泰信托也出現了由7.22%一舉跨至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