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股票市場波瀾不驚,波動率降低,指數波動幅度收窄,但是多數個股走出熊市走勢,不斷下跌。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機會在哪里?投資者該選擇什么樣的投資標的?農銀匯理中國優勢擬任基金經理顧旭俊認為,受益于經濟轉型升級和深化改革、能夠分享到新一輪發展紅利的公司將更有投資價值。
顧旭俊向記者表示,今年股指可能會在某個較窄的區間內波動,就指數來說,可能是“上有頂下有底”。更值得關注的是各個產業的結構性機會。“市場風格總是在切換,但是如果公司是好公司,那么在市場風格切換時的下跌就是加倉機會。”
相對而言,他更看好那些受益于消費升級、轉型升級和改革紅利的公司、互聯網企業、高端裝備制造業公司。
談到國企改革,他認為,多年以來國企的機制效率低下,改革有可能釋放可觀的紅利。“例如,有些國企的凈資產收益率可能只有1%,但是通過員工激勵、盤活資產等方式,如果能夠將凈資產收益率提升到5%,這個數字對于很多小公司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對于這家國企來說,那就意味著5倍的收益。”因此他會比較關注那些收入體量大、凈利潤率較低的國企,因為這樣的國企上升空間更大。
另外,顧旭俊認為,浙江、上海、廣東,這些地區的國企改革速度快、力度更大,預計未來更易出現受益較大的公司。
另一類享受改革紅利的國企要屬“一帶一路”。如建筑類央企,原本增長穩定,估值也穩定,但是通過“一帶一路”的建設,業務量大增。“再加上現在又鼓勵提高分紅率,因此,這些企業的投資價值也在提升”,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顧旭俊說,實際上,互聯網企業是享受到我國發展紅利的重要行業。
顧旭俊認為,我們的移動支付已經超越了海外發達國家。“海外的成熟發達國家,銀行體系已經建立健全了上百年,現在他們還習慣簽支票、刷信用卡,很難像中國一樣,以極快的速度就將移動支付全面鋪開。”他表示,“數據統計顯示,印度乃至非洲一些后發國家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超過了很多先進發達國家。很多數據都在證明,第三世界國家,由于后發優勢、人口優勢,會更加容易接受互聯網創新帶來的便利性。”
他告訴記者,過去互聯網企業在2015年的大牛市中出現過明顯的泡沫,但是隨著貨幣政策轉向中性,很多公司的估值回到合理水平,而互聯網本身的發展,以及對傳統制造企業的改造正在不斷創造出種種全新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企業中,顧旭俊更看好人工智能。“從現在來看,很多上市公司的細分領域已經與人工智能相結合,未來真正的人工智能可能不是屬于任何一個單一領域而是一種跨領域的集成方案,但是細分到各個領域,這些細分領域里面的領先者可能都可以分享到未來人工智能的技術發展。”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