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因渾水的突然來襲,而導致焦頭爛額的上市公司為數不少。對于渾水而言,其調研揭露的上市公司遍布全球,期間涉及到的中概股企業、港股上市公司也是并不少見。
渾水的威力有多大?縱觀多年來被渾水揭露后的上市公司表現,輕則出現短期下跌的走勢,重則出現價格“閃崩”,乃至遭到交易所的摘牌處理。就以此前的輝山乳業為例,受到渾水沽空報告的影響,價格出現了“閃崩”的走勢,一度跌幅達到90%左右,單日蒸發市值驚人。
實際上,近年來港股上市公司常有價格“閃崩”的現象,但當市場提及渾水,則往往感到了膽戰心驚。多年來,對于渾水來說,經歷了多起成功的狙擊,不僅收獲了名聲,也達到了沽空獲利等目的,可謂一舉多得。
如今,在港股上市公司價格“閃崩”驚魂未定的背景下,沽空機構渾水卻再度揚言,即將公布沽空目標,且對象為港股上市公司。由此一來,對于市場的心理沖擊壓力還是不可小覷的。
渾水揭露并沽空上市公司的行為多次得手,為其帶來了不少的利益。但,在港股市場頻受沖擊的同時,又會給A股市場帶來什么樣的暗示呢?
“做空”一詞,對國內投資者來說,聽起來熟悉,但實際上卻非常陌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港股市場屬于開放的市場,且港股市場做空工具比較多,便于沽空操作。與此同時,更為關鍵的是,對于海外資金的流動,港股市場會顯得相對靈活,未受到太多的干預。
但,與之相比,在A股市場實現做空,卻非常艱難。在實際操作中,即使擁有資金優勢、信息優勢乃至成本優勢的大資金大機構,也未必可以成功做空狙擊。其中,對于交易環境相對封閉的A股市場,做空工具并不豐富,而對于外部資金而言,即使獲利豐厚,也未必可以靈活進出,仍需考慮到贖回額度受限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港股市場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仙股”,有的股票價格更是低至幾角幾分。但,與之相比,A股市場的交易規則,卻注定很難實現這一現象。
其中,從規則上來看,如果A股上市公司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股票面值的,也將會面臨退市的風險。更多時候,在A股市場中,當市場看到1元股遍地之際,往往屬于股票市場最低迷的運行狀態。
股價“閃崩”現象,會讓投資者膽戰心驚。有時候,一則利空消息的突擊,會導致股票價格瞬間暴跌8、9成,投資者持股市值瞬間縮水。不過,于A股市場而言,因存在漲跌停板制度以及T+1的交易規則約束,不可能出現單日價格“閃崩”的現象,更可能會以連續一字跌停板的方式演繹。
對于這一交易模式,實際上有利也有弊。
談及有利之處,則避免了價格單日閃崩所帶來的巨大沖擊。至于其弊端之處,則對股票而言,會形成巨大的拋壓,普通散戶無法及時出逃,而對于大資金大機構而言,即使擁有了特殊交易通道,也未必可以快速出逃。
面對渾水接連的狙擊行動,實際上也會對部分欺詐、造假上市公司帶來致命性的打擊,該退市的就實行退市,該價值回歸的就實行價值回歸,加速擠壓價格泡沫。由此一來,可以快速實行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從這一點來看,渾水發揮出不少的作用。
但,對于一個成熟開放的股票市場,在做空機構狙擊之際,更需要做好相應的配套措施,如集體訴訟、投資者索賠效率的提升等,這對保護投資者切身利益還是很有幫助的。但,整體而言,港股市場的成熟交易模式可以適度借鑒,但不適合完全照搬,否則會導致水土不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