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江西、廣東、貴州、新疆五省(區)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今天上午,國務院又披露了五省(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方案具體內容。
浙江提出圍繞綠色發展支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對傳統化工行業的改造升級;廣東提出鼓勵成立新能源汽車金融公司,積極開展新能源汽車金融產品創新;新疆提出創新風力(光電)發電指數保險、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產品等;貴州提出創新綠色惠農信貸產品;江西提出構建綠色金融組織體系,探索創新支持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等領域的信貸產品和融資模式。
概念
簡單點說綠色金融就是,金融部門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政策,在投融資活動中考慮潛在的環境影響。綠色金融是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主要目的是動員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同時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資。這不僅有助于加快我國經濟向綠色化轉型,也有利于促進環保、新能源、節能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經濟增長潛力。
為什么此時成為熱點
至于為什么最近部署綠色金融,除了經濟綠色化轉型是一個大趨勢外,文茵認為還有以下兩個原因。首先,最近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拱手讓領導權讓給了中國,所以此時中國當然要做出表率,然而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履行對《巴黎協定》的承諾以應對氣候變化,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很多落后產能必須淘汰,標準亟需提高,金融財政需要相應轉型。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把資本引入到環保行業,領先一步發展將在國際上更具有領導權。其次,當下階段我國正在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而“一帶一路”沿線大量地區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同時,許多國家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增長率很高。“一帶一路”需要創建一套適用、高效、先進的綠色金融標準,將國內外對“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引導到對生態環境更為友好的綠色產業上來。此時把綠色金融運用到國內實踐中進行探索,抓住綠色金融的發展機遇。之后再進一步在“一帶一路”項目中深化和落實,綠色金融將成為對外戰略的“潤滑劑”,改善國家形象,提升中國國家話語權,助力中國可持續發展,最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實質性的推動力量。
綠色金融包含的實踐
中國已經有很多綠色金融實踐,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環境責任保險等,但與國外相比,我國的綠色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整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有些產品和服務仍然缺失。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商業銀行應積極探索新型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除繼續加大綠色領域的資金投放力度外,還可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綠色負債端產品和服務設計,在綠色信貸基礎上,大力發展與綠色項目相匹配的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租賃、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同時,還要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浪潮、互聯網金融興起和客戶金融服務需求轉變趨勢,通過對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的運用,實現金融產品的標準化運作、批量化推廣、專業化經營,利用規模效應降低業務成本,提升客戶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
當前存在的問題
從國內、國際幾方面研究都發現社會資本進入綠色產業遇到很多瓶頸,個人認為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外部性制約。
所謂外部性比較難。最典型的在環境領域當中,比如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它就能減排放,減排放以后空氣也比較清潔,使周邊地區很多老百姓受益。但是這些老百姓沒有付錢給新能源汽車企業,因此這個企業的回報率就不夠高,所以這樣的項目成長就受限。各個國家有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有的國家用碳交易的辦法,把一部分的利益從排放高的企業轉移到排放低的企業,還有一些國家用比較強有力的環境政策,來懲罰那些污染型的企業,同時把資源擠壓到綠色企業當中去。但是所有這些政策,至少在某些國家來看還不足以動員充分的民間資金進入到綠色的產業,因此綠色產業的投資還面臨著很大的缺口。
我們的想法,就是幾乎所有能想到的東西都用起來,包括在金融領域中各種各樣的工具。如果一個國家財政能力有限,環境執法能力有限,你就必須要考慮如何更多的在金融領域當中采取放心的措施。我們已經看到了,比如說德國他們已經用的綠色貸款貼息的政策,一塊錢撬動幾十塊錢的民間服務。也有國家和國際組織,包括在中國做的一些項目,給綠色項目的擔保,降低綠色項目融資的成本,效果也非常好,這都是我們未來可以借鑒的,用于克服或者是部分的對沖外部性的一些手段。
這次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方案具體內容涵蓋了傳統行業改造、新能源行業創新、綠色能源開發利用、綠色農業等方面。可以看出綠色金融將多方面推進。未來我們也將要從更多方面來推動我國自己的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包括繼續發展綠色信貸,要做大普惠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綠色基金,建立強制性的環境信息披露體制等等,通過這些努力來構建能夠動員更多民間資金進入綠色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