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2017年是iPhone面世10周年,時間過得那么快,這部小小的手機和4G網絡一起改變了世界。
10年前,地球上所有人幾乎在同一個時間段進入移動智能設備時代,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涌現了很多新的經濟模式。這些經濟模式對地緣政治與文化的重塑情況,至今我們都不能得到一個準確的評估,因為大變革還在進行中,還沒有到完成時。因為這10年的特殊意義,我們對即將面世的iPhone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出現引領下一個時代的技術應用。
目前猜測中可能出現的技術有:無Home鍵全面屏設計、無線充電技術、3D攝像頭以及人臉識別功能。這些猜測并非空穴來風。今年年初,蘋果正式加入了無線充電聯盟;同時收購了以色列創業公司RealFace。這是一家網絡安全和機器學習公司,專門從事臉部辨認技能。這些技術一旦被應用,意味著掌握相關技術和生產能力的公司將被納入iPhone供應商中,量產和利潤爆發指日可待,這也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事情。
作為紀念款的iPhone8,可能會大獲成功,因為一部新手機擁有了更多新功能,它極有可能更受歡迎。但在考察iPhone供應商時,如果只從技術角度來衡量其未來的價值,是危險的。作為全球智能手機的老大,iPhone的需求是多變的,用戶對它有多忠誠,它就會對供應商多狠心,既能幫助低端技術供應商在商業上翻盤,也能把其從行業龍頭的位置上拉下馬。
第一個被扶上墻的是ARM公司,雖然它的芯片處理能力跟Intel相比,沒有任何優勢,但卻解決了Intel的一個短板。長期以來Intel因為注重芯片的處理能力,導致其耗能居高不下。蘋果在研制第一代產品時,觸摸屏已經相當費電,如果再選擇Intel的芯片,其結果極可能造成續航時間過短而被市場拋棄,要知道那時的諾基亞充電可以管3天啊。為了挽救本來就少的續航時間,蘋果選擇了低功耗的芯片ARM。在隨后爆發的智能手機市場,90%手機使用ARM芯片,蘋果通過與ARM合作,打破了Windows+Intel的長期壟斷。業內人士說,這場競爭就好比蟻象之爭,螞蟻本沒有任何勝算,但由于戰場戲劇性地轉變,使得ARM在適合它的新戰場迅速占領了優勢。
曾經風頭無限的老牌觸控屏廠商勝華科技的命運則跌宕起伏得多,成也蕭何敗蕭何。當年,勝華科技憑借iPhone4及iPad的訂單穩坐大小尺寸液晶面板銷量世界第一寶座,iPhone5到來前,公司躊躇滿志地將產能擴大了4倍,卻沒有料到iPhone5最終放棄了觸摸屏,選擇了更薄的內嵌式屏幕,被拋棄的勝華科技最終因難以消化巨大產能選擇了破產。同樣申請破產的還有美國GT公司,原因是蘋果原先計劃推動GT公司為其生產藍寶石屏幕,但最后iPhone6并沒有使用藍寶石屏幕,造成GT公司新建的代工廠被迫關閉。脫離了蘋果這個唯一的大客戶,GT公司最后不得不申請破產保護。
10年前,第一代iPhone面世時,采取的技術都不是當時最先進的,這并不是蘋果的強項,它擅長的從來不是實驗室里這些先進的技術。事實上,并不是蘋果公司靠一己之力將我們帶來了智能手機世界,只是因為它的成功,全世界范圍內的公司開始關注和研發觸摸技術,反過來影響了全世界范圍內的用戶,使得觸摸技術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下一步,人臉識別、AR技術又將人機交互方式提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所以,對于iPhone供應商來說,iPhone成就了他們,他們也成就了這家偉大的公司。(原標題:程喻:iPhone改變了誰,誰又改變了iPhone?)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