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民辦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指出,同意建立由教育部牽頭的民辦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并同時附件發布民辦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下稱“聯席會議制度”),目的是加強部門協調配合,以便共同破解民辦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據了解,此次聯席會議制度由教育部牽頭,共匯集包括中央編辦、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公安部等14個部門,而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本身就是為了協商辦理涉及國務院多個部門職責的事項,由國務院批準建立,各成員單位按照共同商定的工作制度。
此次聯席會議制度的主要職能在于,在國務院領導下,統籌協調推進民辦教育改革發展相關工作,健全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政策制度。提出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工作思路,落實國家鼓勵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強化對民辦教育的監督指導,協調相關部門共同糾正違法違規行為,規范辦學秩序,推動形成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加強各地區、各部門信息溝通和相互協作,及時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工作成效,推廣先進做法和經驗。完成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作為行政機構最高層次的會議制度,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主要職責就是要在國務院領導下,各成員單位按照共同商定的工作制度,及時溝通情況,協調不同意見,以推動某項任務順利落實。而之所以在民辦教育領域引入聯席會議制度,與其當前發展正面臨諸多跨部門施策阻礙的現實不無關系。
所謂民辦教育,顧名思義,就是相對于公辦教育、公立教育的教育形式,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活動。實際上,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屬性和定位早已明確,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有關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國家保障民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保障民辦學校舉辦者、校長、教職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鼓勵捐資辦學,對為發展民辦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和表彰。
我國民辦學校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舉辦實施學歷教育、學前教育、自學考試助學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辦學校,由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另一類是舉辦實施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的民辦學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審批,并抄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其審批權限和管理的相關規定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解釋。
一直以來,民辦教育作為一種選擇性教育,成為大眾選擇教育種類的第二選擇,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教育事業認識的快速轉變,民辦教育正迎來大發展的難得機遇,特別是隨著民辦教育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民辦教育服務提供機構間的服務創新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一大批國內優秀的民辦教育服務提供品牌正迅速崛起。
正是基于民辦教育當前發展的現狀和光明前景,2017年初,國務院還印發了《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民辦教育改革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強調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是一項事關當前又利長遠的重要任務。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加強宣傳引導,抓緊出臺符合地方實際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推動各項政策措施平穩有序落地。
顯然,此次聯席會議制度可算是《關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具體落實,必將通過制度的落實促成相關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高效實施。實際上,之所以國家層面不斷對民辦教育發展作出部署,一方面是基于民辦教育本身對我國教育事業健康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客觀反映出當前民辦教育發展面臨的諸多問題。
比如,民辦教育機構存在行業內的無序競爭、招生及管理兩難并存、教師隊伍不穩定難以吸引人才、扶持政策與公辦教育難以同日而語等等。可見,和其它領域的改革一樣,當前我國民辦教育發展正面臨著諸多待解難題,同樣也步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
在記者看來,通過聯席會議制度推進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牽住了當前阻礙我國民辦教育領域改革邁向攻堅期和深水區的“牛鼻子”,由此也將為推動各部門溝通和信息共享,乃至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專項改革提供前提條件。但需要明確的是,預期在確保聯席會議制度平臺作用得以發揮的同時,各部門所反映的有關民辦教育發展當前面臨的棘手難題亦能夠形成有效解決方案之余,如何確保所得解決方案以不打折扣地貫徹和執行,又將是一場新的考驗。
因此,在民辦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獲批建立,寄望其發揮填補多部門溝通溝壑效用的同時,還有必要未雨綢繆,及早為今后具體方案的落實多做考慮。(原標題:評論:部際聯席制度促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