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要不要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問題,現在市場上有一些討論。不支持降準的聲音認為,這與當前的總體基調不符。支持降準的聲音則認為,現在的一些指標表明降準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條件。支持與不支持降準的雙方都注意到了商業銀行超額準備金率持續下行這一現象,目前這一指標在1.5%左右。
比較低的超額準備金率是怎么形成的呢?這與銀行體系對超額存款準備金的需求降低有關。雙平均法考核存款準備金、SLF、自動質押融資工具、公開市場操作頻率提升等措施的施行,從制度上保障了商業銀行可以及時從央行獲得流動性支持,對超額存款準備金的預防性需求明顯降低。
對超額準備金下降的問題,央行的態度比較明確:這并不意味著銀行體系流動性收緊和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換句話說,這種變化是央行不斷完善貨幣政策操作框架所形成的,是一種制度紅利。
央行參事盛松成在8月中旬也曾表示,目前超儲率已經很低了,應該說降準是完全可能的。但降準最大的問題是釋放的寬松信號意義太強,與當前總體基調不符,而且降準以后短期內是不能再升準的。他判斷,央行更樂于通過SLF、MLF、PSL等一系列貨幣政策工具來達到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目的。
那么,央行對于當前流動性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央行在今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通過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MLF等工具,保持了銀行體系流動性基本穩定?!翱傮w看,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央行強調。
對于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央行的判斷是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尚未消除,地緣政治風險及不確定性仍然較多,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將逐步回歸正?;?也可能增加金融市場調整的風險。
國內經濟則是既有上行動力也有下行壓力,央行要做的就是創新金融調控思路和方式,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
在“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要求下,動用降準的手段似乎是不合時宜的。
對于下一階段的主要政策思路,央行的安排之一是保持總量穩定,綜合運用價、量工具和宏觀審慎政策加強預調微調,調節好貨幣閘門。
一個“保持總量穩定”也可能預示著降準在當前甚至不會成為央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備選項。
在現階段,降準這個大招很可能只會停留在理論上可行的程度。(原標題:閻岳:降準的必要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