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初以來,全球經濟增長一直高于其趨勢增長率,但近幾周來出現了一些增長減弱的跡象。支點資產管理公司(Fulcrum)“即時預測”(nowcast)最新月度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增長率目前為4.1%(以購買力平價(PPP)匯率衡量),比一個月前降低約半個百分點。
由美國和中國驅動的這種“放緩”,正好處于全球“即時預測”正常的月度波動范圍內,可能只不過是暫時的。人們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國放緩似乎與信貸政策收緊有關。不過,幸運的是,目前中國經濟相比2013年至2015年更有能力吸收這種收緊。
自從2016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以來,投資者主要聚焦于美國經濟。美國經濟通常被視為“全球通貨再膨脹主題”的試金石。支點“即時預測”發現,從2016年9月開始,美國經濟出現了強勁增長,在2017年3月達到逾4%的頂點。
雖然2017年一季度的官方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顯示,年化增長率僅為0.7%,但顯而易見的是,數據中“殘存季節性”的問題今年再次出現了,美聯儲(Fed)評論說,這次放緩將被證明是“短暫的”。普遍預測認為,隨著官方數據中季節性問題的自我糾正,2017年2季度GDP增長率將向4%靠近——貼近我們最新的“即時預測”。
誠然,“即時預測”對美國4月的增長預測已降低,但仍為3.2%,而趨勢增長率為2.1%。現在要判斷這一減速是否反映任何重要趨勢,還為時過早。“即時預測”模型預計到,未來幾個月增長會逐漸回歸趨勢增長率,不過4月的下降幅度略高于統計數據的預期。如果沒有額外政策支持,自我維持的超越趨勢增長率存在的幾率可能已降低,但不應該被視為已完全無可能。
能夠抵消美國增長力度引發的這些疑慮的是,“即時預測”認為歐元區經濟體整體在持續增長。目前,預計歐元區整體增長率略低于3%,這是幾年來的最好結果。整體而言,預計發達經濟體的增長率為2.7%,而趨勢增長率為1.7%[1]。
盡管世人廣泛關注美國經濟,但全球經濟增長自2016年3月觸底以來的復蘇,主要來自其他地區。“即時預測”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增長率自那時以來上升了1.91個百分點,整體改善中只有0.26個百分點是美國貢獻的。其余部分主要來自新興經濟體,貢獻了1.3個百分點。
在新興經濟體中,中國貢獻的0.42個百分點,來自于去年下半年出乎意料的加速增長,增長率高于預定目標。這種增長得益于公共投資的大量注入、10%的實際匯率貶值,以及信貸增速大幅提高的滯后效應。
然而,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似乎已失去了部分動能。
中國信貸周期
直到最近,投資者間壓倒性的共識是,在11月召開中共十九大、完成領導層換屆前,中國當局不會容忍GDP增長率受到任何嚴重干擾。另外,與2013年-2015年增長放緩相比,如今的外部需求、私人投資以及住宅市場似乎狀況更好,更能經受住信貸政策收緊。
這種令人寬慰的想法如今正受到經濟活動數據疲軟的挑戰,而且跡象表明,中國當局似乎比之前料想的更擔心信貸過度增長。這些擔憂是不久前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背后的主要因素,而大宗商品價格原本預計會隨著今年全球增長加速而企穩。過去一個月,中國股市也下跌了近6%。
當前這輪信貸緊縮始于去年12月。從那時起,期限錯配、延長展期風險以及不透明的擔保安排,導致隔夜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市場周期性出現嚴重緊張局面。
迄今為止,每當該市場出現緊張局面時,中國當局都可以通過將流動性從受到監管的大銀行導向那些正面臨流動性問題的不受監管的實體,來應對破產風險。不過,信貸收緊造成了短期和長期利率顯著上升,扭轉了2015/16采取激進的貨幣寬松政策時期的利率下降。
貨幣和監管收緊對整個信貸增長產生了預期效果,信貸增長從2016年初25%的的年化增長率降低至如今的僅15%,影子銀行和資產管理部門受到擠壓
這是否代表了政策機制出現重大轉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報告中呼吁加強“金融安全”、重提一年前“權威人士”(很可能是習近平本人)對過度杠桿表達過的擔憂,這加劇了近期市場緊張。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著重強調的擔憂是,中國經濟的信貸總額已經處于在其他經濟體引發了金融危機的水平,拖延只會使得最終去杠桿的過程更加艱難。
中國當局的目標似乎是,通過收緊對影子銀行部門的監管和流動性供應,在不引發金融部門整體系統性風險的情況下,來控制影子銀行部門不斷飆升的杠桿率。他們也希望可以在不限制對正當經濟擴張的信貸供應的情況下,控制金融實體之間的信貸增長。
這并非中國人民銀行第一次試圖通過收緊流動性和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來減緩信貸增長,而且這一次很可能意味著中國活動增長強勁得出奇的時期(從2016年第一季度開始)如今已經結束。這可能會讓眼下全球通貨再膨脹的主題暫時失去一些勁頭,特別是如果收緊對理財產品的監管降低了對大宗商品的投機性需求的話。
然而,在過去,當信貸收緊開始威脅到GDP增長目標時,中國會不再愿意堅持信貸緊縮(目前中國對2017年的GDP增長目標為6.5%)。這種風格似乎仍然不變——至少在11月十九大召開前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