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中國的雞年,但是對養雞人來說,特別是蛋雞養殖戶來說,是一個黑暗的年份。自2016年10月以來,全國雞蛋價格已連續下跌七個月之久,累計跌幅一度達到32%,今年4月下旬曾一度跌破2元大關,創出十年來的最低點。養殖戶巨虧已經是普遍事實,破產情況也在不斷發生。
對于蛋雞養殖戶來說,其最懷念的是2014年至2015年期間,雞蛋市場行情非常好,可以賣到6元/斤,一度因為價格飛漲被稱為“火箭蛋”。而現如今,每生產一個雞蛋則要虧損1毛錢。粗略估算,一個一萬只蛋雞的養殖戶,一天大概要虧掉一千元,一個月則會虧三萬元左右,如此巨大的虧損,使雞蛋養殖戶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
雖然,雞蛋價格一跌再跌,但是人們都希望“五一假期”的消費能夠提振雞蛋價格走強。怎奈雞蛋價格的反彈效果并不明顯。數據顯示,5月2日,全國主產區雞蛋價格穩中上漲,均價達到2.10元/斤,單價較4月28日上漲0.09元。其中,山東地區的均價最高為2.32元/斤,遼寧地區均價最低為1.93元/斤。
其實,我國的農產品一直存在著暴漲暴跌的現象,從“豬周期”到“蒜你狠”,農產品的價格總是過山車一樣波動,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目前仍然是小規模生產,農戶多為分散經營,所以無法準確及時充分地掌握市場供求信息。往往會出現某個農產品市場效益好時,大家蜂擁一起跟風生產,最后出現產量過剩,價格直線下跌的現象。幾個來回波動之后,就成為所謂的周期。
那這次雞蛋價格為啥會跌迭不休呢?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階段性供大于需。在前兩年蛋雞養殖效益利好的刺激下,許多養殖場擴大規模,蛋雞存欄量不斷攀升,產蛋率穩步提高,雞蛋市場出現階段性供大于需的局面。二是雞蛋消費低迷。春節過后,雞蛋消費進入季節性淡季,再加上H7N9流感的影響,雞蛋的需求整體低迷。三是飼料成本下降。2016年玉米價格大幅下跌,飼料成本隨之降低,給蛋價回落提供了空間。
對此,筆者認為,谷賤傷農,蛋賤也同樣害農。從表面上看,雞蛋等農產品的價格下跌,可以使我國的CPI指數保持低位。但問題是,如果雞蛋長期滯銷,許多養雞農戶開始縮減養殖規模,未來蛋雞的數量會大幅下降,而蛋雞數量的大幅減少,又將影響到未來雞蛋價格的上漲。
所以即便是現在雞蛋價格出奇便宜,也是不可持續的。與“豬周期”一樣,我們又該如何擺脫農產品價格暴漲暴跌的周期,使雞蛋價格平穩有序的波動呢?
首先,必須依靠政府和行業的宏觀調控, 從規模數量向雞蛋產品安全質量的途徑轉變 。應通過支持雞蛋保鮮技術的推廣, 重視蛋產品的深加工能力, 使雞蛋產品成分廣泛用于醫療 、 保健、 美容、 食品等各個領域, 提升雞蛋的附加值, 從而促進蛋雞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樣,即使雞蛋滯銷,養殖戶也可以將多余的雞蛋用作其他深加工。
再者,必須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 規范雞蛋產品生產、 加工和銷售的產業化標準和安全指標, 大力支持無公害蛋雞養殖基地的建設, 提升產品質量, 消除養殖業重大疫情( 如禽流感)給消費者心理帶來的產品安全性能上的恐懼, 滿足人們對雞蛋品質的潛在需求, 緩解蛋價長期低迷給生產者帶來的經濟損失 。
再次,科學預測市場, 指導養殖戶合理生產。前二年,由于受蛋雞利潤的盲目驅動, 蛋價的上漲會促使很多養殖戶盲目擴張生產, 導致雞蛋市場的供大于求局面的發生。因此, 必須指導養殖戶科學預測市場, 包括:①預測飼料市場的行情變化;②預測相關產品的行情變化;③ 預測產品需求量的變化;④預測本地區及國內養雞場的變化情況。
最后,大型蛋雞養殖基地可以選擇期貨套保。雞蛋價格一路下行,原本在這場席卷整個行業的“洗牌”中,雞蛋期貨有望成為養殖戶的“避風港”。所謂套期保值,比如雞蛋養殖戶擔心未來雞蛋價格下跌,可以根據自身雞蛋供應數量,按照一定計劃量在期貨市場按現價賣出,這樣通過雞蛋期貨可以對沖蛋價下跌的風險。當然,賣出雞蛋期貨品種是根據自身產量而定,超過了就是投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