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外匯儲備累計下降3198.44億美元,儲備量逼近“3萬億”關口。彼時,市場上就有爭論——這個關口還要不要守?到底能夠守多久?
現在,中國儲備連續3個月站穩3萬億美元的事實給了我們答案,不僅要守,還能守很久。
5月7日,央行公布的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2017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03萬億美元,較3月底上升204億美元,增幅0.7%,連續第三個月回升。
這顯示在美元指數連續回落、中國加強資本管制和貨幣政策趨緊之下,中國資本外流進一步好轉。
為什么3萬億美元“關口”看上去是如此重要?
其一,按照2016年的外儲的流失速度,2017年中國根本就“打不起貿易戰”!也就不存在和特朗普談判的可能性,而是未戰先輸!!
此時此刻,以前處在灰色地帶、被官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資本外逃”,已經異變為潛藏的巨大危機!
其二,在強勢美元周期,中國資金回流美國不可避免。但是,短期內若出現大量的資金外逃則會影響到國內的經濟金融安全。
雖然中國外儲有近3萬億美元,但是能夠承受“敗家資本外逃”的底線,大約就在3000億美元上下。但如果按照2015/2016年的“敗家外逃速度”(每年2500-3000億美元),我們現在已經處在“很不安全”的境地!
其三,2016年,不受央行外管局監管的地下錢莊外匯交易開始泛濫猖獗。
根據中國公安部2月26日披露消息,2016年公安機關共破獲380多起地下錢莊重大案件,抓獲800多名犯罪嫌疑人,打掉500多個作案窩點,涉及逾9000億元人民幣。聯想到2015年共破獲此類案件170余起,涉案金額8000億元。可見,地下錢莊生意的火爆引發中國資本外逃可能就已經危及國家經濟金融安全了。
而現在,金融安全可謂是高層關注的頭等大事之一。
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人曾表示,央行穩定人民幣匯率是外匯儲備規模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2016年,為守住匯率,我們付出了昂貴“代價”。事已至此,明的暗的措施,多少都要有的。
去年12月6日,新華社發了一個非常低調,但又很有腔調的稿件。
新華社12月6日電,發改委、商務部、央行、外匯局四部門負責人就當前對外投資形勢下中國相關部門將加強對外投資監管答記者問,指出對外投資方針不變,但監管部門也密切關注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伙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將把完善中長期制度建設和短期相機調控結合起來。
啥叫非理性投資?尤其是啥叫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非理性對外投資?這稿子的針對性強得很咧!
勤勞早起四處收購影城的王健林、一口吃下國際米蘭的張近東,以及為了碧桂園森林城市熱銷天天打廣告的楊國強等土豪朋友,你們聽懂了沒有?以前外匯儲備量大,匯率穩定的時候,想咋弄咋弄,現在變天了!新華社來敲黑板了!你們可別跟大局勢對著干哈!
在2017年元旦前后中國央行密集出臺了諸多加強資本管制,控制資本外流的舉措。 去年12月,有消息指出,繼銀聯關閉香港保險業務消費通道之后,VISA和萬事達也不再接受內地客戶繳付保費。 現在已經把地下錢莊當過街老鼠的來打擊,又把香港的虛假貿易和投資性保險都卡斷了,甚至連澳門的賭場都慘受牽連。
彼時,有外媒報道稱,中國銀聯卡用戶在澳門ATM的取款金額上限被降低一半。取款限額被降低至5000澳門元。根據澳門當局統計的數字,一個月內通過銀聯ATM提現的金額可達100億澳門元,如果維持這一金額,則全年在澳門通過ATM取現1200億澳門元(約合1000億人民幣)。
比特幣也一度走上風口浪尖。
1月6日,央行及其上海總部分別在北京和上海約談了三家比特幣交易所——火幣網、幣行和比特幣中國,讓其針對近期異常情況開展自查,并進行相應清理整頓。據財新報道,這是央行總部統一部署的行動。接近監管人士還透露,外匯管理局亦于當日調研了多家國內主要比特幣交易平臺,或為摸底近期通過比特幣繞過外匯管制轉移資產等行為。
多管齊下,中國此前嚴重的資本外流暫時得到了有效遏制,外匯儲備實現了三連升。 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29個國家和地區的217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205.4億美元,同比下降48.8%。 而同期的對外投資數據就不是那么好看了。
未來,加強管制,緩解中國資本外逃壓力,保外儲,仍是中國的最佳選擇。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鄭薇撰文稱,未來可更嚴格監管外匯業務高風險金融機構。鄭薇在外匯局下屬單位《中國外匯》雜志發文稱,在實施宏觀審慎管理方面,外匯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業務的跟蹤監測和分析,加大業務指導力度,并對其提出更為審慎的管理要求;必要時,還可采取約談、誡勉談話等方式進行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