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本市城鎮住房供應總量以及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將顯著增加,其中新增住房供應總套數170萬套,比“十二五”增加60%左右。同時,上海市將積極推進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上海此次政策,從2014年開始準備起草,期間有過很詳細的調查,尤其是對于住房困難群體進行了很多調研,因此,本次增加供應成為當前樓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導向,體現了公平和效率的基本原則。”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置評稱。
供需壓力得以舒緩
《規劃》顯示,到2020年基本形成符合市情、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實現住房總量平穩增長、住房價格總體穩定、住房困難有效緩解、住房結構有所優化、居住條件明顯改善、管理能力顯著提升的總體目標。
為實現目標要求,“十三五”期間,本市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將明顯增加,預計供應5500公頃。
其中商品住房用地2000公頃,約45萬套;租賃住房用地1700公頃,約70萬套;保障性住房用地1800公頃,約55萬套(征收安置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等)。
按照“留、改、拆并舉,以保留保護為主”的原則,用城市更新理念推進舊區改造,中心城區完成二級舊里為主的房屋改造240萬平方米,實施約5000萬平方米的各類舊住房修繕改造。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和農村低收入戶危舊房改造。
“在此次政策中,包括供應指標在內,頻頻使用套數而非平方米的計量方式,這體現了上海在房地產統計科學方面繼續做了研究。用套的方式衡量有更好的直觀性,也體現了當前對于房地產市場管控的務實性。”嚴躍進稱。
同時,嚴躍進認為,從報告的創新點來說,《規劃》對于土地供應的規模超前,充分體現了上海當前對補庫存和穩定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重要導向。從實際情況看,近期上海確實密集供地,也屬于對此類土地市場的一個積極貢獻,有助于房企積極拿地和投資。
“增加供給,緩解供需矛盾。”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指出,供求關系決定價格,近兩年房源供應偏緊,供求失衡的背后是房價上漲。而2013年以后上海土地供應收縮明顯,由于地價上行加劇房價上漲壓力。這次規劃明確較大幅度增加市場供應,尤其是土地供應,可以平穩市場預期,鞏固當前調控效果。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