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21日發布《中國去杠桿進程報告(2017年一季度)》。報告顯示,總體判斷,實體經濟杠桿率有所上升,金融去杠桿初見成效。
報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包括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實體經濟杠桿率由2016年末的234.2%增加到237.5%,上升了3.3個百分點,上升趨勢較為平穩,主要是居民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杠桿率上升所致。
報告表示,金融部門杠桿率出現回落。從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的負債端來衡量,金融杠桿率從2016年末的72.4%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1.2%。從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的資產端來衡量,金融杠桿率則從2016年末的78.1%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77.3%。
“這兩種口徑的金融杠桿率,基本上都是下降了一個百分點左右,可見金融去杠桿初見成效。”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說。
張曉晶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要正確理解金融去杠桿,監管加強的確起到了去杠桿的效果。真實的去杠桿效果要大于我們在杠桿率數據中所看到的下降水平。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