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是實現未來商業用聚變能的關鍵一步。26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研制的ITER大型超導磁體系統首個部件研制成功。此舉標志著我方掌握了核聚變工程核心技術,并實現關鍵技術出口。
據科技日報7月27日消息,磁體饋線系統是ITER部件中最為復雜的系統之一,包含31套不同的饋線,單套長度30米—50米,總重超過1600噸,共計6萬余個部件。作為ITER超導磁體系統供電、冷卻和提供診斷信號的關鍵集成通道,磁體饋線系統被視為ITER主機的生命線。
項目承擔單位攻克了眾多技術難點,在高溫超導電流引線、超導接頭、低溫絕熱、低溫高壓絕緣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諸多國際領先成果。研發的萬安級高溫超導電流引線,集高載流能力、低冷量消耗和長失冷安全時間三方面優勢于一體,替代了日本等發達國家提出的原ITER銅電流引線設計,大大降低了ITER的運行成本和前期低溫系統的建造投入,極大地保障了ITER裝置主機的安全運行。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