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中國目前面臨的最大的‘灰犀牛’是環境和資源限制,這兩個要素緊密聯系。”美國作家米歇爾·渥克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說。
渥克是財經暢銷書《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的作者,她同時也是經濟學者,還當過財經記者。在這本書中,渥克將“灰犀牛”比喻為發生概率高、影響巨大、容易被忽視的危機。
渥克對記者說,“灰犀牛”的危害比“黑天鵝”更大。“黑天鵝”事件發生很突然,讓人有緊迫感,大家會很快采取應對行動。與之相反,由于“灰犀牛”風險可預見、很明顯,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盡在掌握中,從而不在意,最終釀成苦果。她認為,“灰犀牛”的危害性與“溫水煮青蛙”極其相似。
渥克舉例說,2001年左右的阿根廷債務危機以及之后的希臘債務危機都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這些國家的政府本來有機會預防危機發生。美國次貸危機之前,大量財經媒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甚至美國聯邦調查局都針對次級貸款發出過警告,可惜沒有引起政府重視,事后一些人還將其歸類為“黑天鵝”事件以逃避責任。
談到中國面臨的“灰犀牛”時,渥克說,傳統觀點認為,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如果一國想保持經濟增長,就不得不接受更多污染。但是中國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頭,中國意識到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不一定是對立的。中國越來越多地投資清潔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等領域,尋找發展經濟的新途徑。
渥克對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國共享經濟的迅速發展表示贊賞。她認為,共享經濟能顯著減少對資源的消耗,是中國探索如何處理資源和環境挑戰的一個典范。“得益于共享經濟,很多中產階級覺得不再需要擁有汽車,在中國有滴滴,在美國有利夫特和優步,這些都能真正創造就業,并將閑置汽車利用起來。”
渥克指出,大量空置住房和高房價是中國面臨的另一只“灰犀牛”。她注意到,中國政府近日提出要防范金融風險。“中國越主動面對和處理金融風險,經濟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并且帶來的損害越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