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今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從頂層設計到執行層面,圍繞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和創造內外資公平競爭環境的政策信息不斷傳來。尤其是近期,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到中央政治局會議,再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十天內三次高層會議均對開放作出部署。我國外資開放政策迎來了最密集的出臺時點。下一步,按照國務院的部署,一系列新的措施都將在9月底前出臺,包括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推廣到全國,擴大國家級開發區投資管理權限,簡化外國人才來華工作許可等。
據經濟參考報1日消息,多個國際機構報告顯示,外商在中國投資的環境不斷改善,外資在華信心也不斷增強。業內專家預計,伴隨政策的紅利,我國外商投資仍將保持穩中向好。
具體來看,今年以來,我國外資開放政策迎來最密集出臺。
在頂層設計層面,國務院年初發布《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20條高含金量舉措力促引資,包括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等領域的外資準入,支持內外資同等享受“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政策措施,進一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7月17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就改善投資和市場環境、擴大對外開放作出部署,強調要盡快在全國推行在自貿試驗區試行過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制定新的外資基礎性法律,為繼續改善外商投資環境指明了方向。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也強調,要穩定外資和民間投資,穩定信心,加強產權保護,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增強營商環境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7月28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大引進外資力度、營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環境,在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的限制、制定財稅支持政策、完善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投資環境、便利人才出入境、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具體措施。
在執行層面,今年4月,我國新設遼寧等七個自貿試驗區,1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我國東中西全方位制度創新的開放格局。隨后,新版的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出爐,較上一版減少了27項限制性措施。而全國版的負面清單也于7月28日開始正式施行,新版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限制性措施進一步減少了30條,突出體現了鼓勵外商投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的政策導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