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什么是社保基金的正當出路?
社保基金應當是市場長期利益的守護者,價值投資的發掘者,大可不必過多地和過于具體地卷入市場眼前利益的紛爭和市場波動的短暫浮沉。
社保基金無論是投資白馬股還是創業板,只要真正有著自己的投資思路,均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它急于跟證金公司抱團,向稱王稱霸的目標靠攏,未免就令人有點后怕了。
證金公司可謂一上市就想稱王的典型。盡管其上市之初,在救股災于水火方面也許值得稱道的戰績并不算太多,而形勢稍有好轉,它就迫不及待地急于擴張,急于稱霸,處處攻城掠地,大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霸王氣慨。可是,人們在其當時的持股名單中,卻既看不出有多少對救市的貢獻,也很難計算出對證金公司自身效益的影響。尤其是當它將一些垃圾股也收歸于“王的女人”的時候,簡直就是一派“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架勢。如果不是當時證監會主持救市工作的副帥也出了問題,這一筆救市賬真不知道該怎么去算?
沉寂多年的證金公司最近復出,一出手就又是白馬股又是創業板。白馬股的事情好說,讓人耳目一新的是近年來在投資界避之不及的創業板。盡管將創業板個股統統都一棍子打死也是沒有道理的,但好事之徒關心的并不是這些創業板個股的高市盈率和別的那些高市盈率個股有些什么不同,而是“王的女人”似乎又回來了。說穿了,市場所關心的與其說是資金為王、實力為王,不如說是政策背景或政策底蘊。也就是說,在政策市背景下,證金公司的一舉一動即使未必真的稱得上“王者風范”,至少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的意志”。
中國股市是不是還需要救市,以及國家隊證金公司的存在是不是還有其現實的必要性,這并不是沒有問題的。即使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證金公司的退出也需要有一個過程,不過,退出和稱王稱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今天的市場也許不乏擴大機構投資者投入力度的需要,但是,這與市場依然還需要“王”和“王的女人”,畢竟是兩回事。
回過頭來看社保基金,作為市場的長期投資者,人們對社保基金加大投資力度和加快投資進度無疑是熱烈歡迎的。但是,社保基金不是救市主,從其自身的利益來看,為社保基金持有人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什么人謀取長期穩定的利益才是它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目標所在。就此而言,社保基金無論是選擇跟誰合作,還是以白馬股或創業板作為自己某個時候某個階段的投資首選,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社保基金既不應該謀求稱王,更別說去當別人的什么“王的女人”。
在國際市場上,社保基金作為長期投資者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也有很多,但是,作為市場的王者或“王的女人”的幾乎一個也沒有。社保基金應當是市場長期利益的守護者,價值投資的發掘者,大可不必過多地和過于具體地卷入市場眼前利益的紛爭和市場波動的短暫浮沉。至少就創業板來說,它的根本出路在于其自身業績與估值的良性互動,而不在于今天被誰青睞,明天又跟誰走。無論是證金公司還是社保基金,對于他們來講,價值的發掘和實現才是最有意義的,別的什么都不值得一提。(原標題:黃湘源:社保基金的正確出路在于不稱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