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世界黃金協會8月3日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第二季度黃金需求量同比下降10%。但是,個人投資者仍然樂于購買金條、金幣、金牌等實物黃金,上半年實物黃金銷量同比增長了11%。其中,中國居民的黃金購買量半年內增加了38%。
分析認為,中國居民購買黃金的熱情提高,主要是貨幣貶值和對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投資限制的擔憂,刺激了中國居民對黃金這種流動性資產的需求。很顯然,房地產投資受限是廣大居民購買黃金熱情增強更為重要的原因。因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房地產投資都被認為是中國居民最主要的投資方式,也是最集中的投資方式。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沒錢人,都會集中全部力量投資房地產,有的是為了保值,有的則是為了增值,有的則是為了掙錢。保值增值者,主要是剛性需求,掙錢者則主要是炒房者和投機者。
正是因為房地產投資有著各種想象、各種需要,所以,房地產投資也常常被認為是房地產市場變化的晴雨表,甚至被看作是整個中國投資市場的風向標。房地產投資熱情高,說明房地產市場很熱,其他市場則相對較冷。房地產投資熱情低,則說明房地產市場較冷,其他市場可能會相對較熱。于是,我們不禁要問,冷了一段時間的黃金投資突然熱起來,是否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將要出現變局呢?要知道,目前的國際黃金市場整體還是比較冷的,黃金的需求量是不升反降的,為什么中國居民購買黃金的需求會出現大幅上升的現象呢?
眾所周知,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是一浪高過一浪,不僅一、二線城市政策越來越嚴,各種限購政策越來越多,限購的范圍也越來越廣。部分區位較好的三、四線城市也都出臺了調控政策,包括各種限購。那么,黃金需求擴大是否就是因為樓市調控所帶來的,廣大居民對房地產投資已產生了擔憂,繼而轉向黃金投資呢?
我們說,隨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求的不斷落實,各地對炒房等行為的遏制也會越來越嚴,并逐步形成常態化。包括供求關系比較緊張的一、二線城市,有可能都不會再容忍各種炒作的存在。而從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出臺的租購同權、共有產權、租房可落戶等政策來看,穩定市場、穩定居民住房預期、穩定房價已經形成共識,而不再是過去那樣僅僅依靠出臺幾條調控政策應付了事。尤其是強調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更是給房地產市場穩定增加了許多積極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出現一些變化,是必然的,也是能夠想象的。關鍵是,這種變化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是階段性的還是趨勢性的,是不是房地產市場變局的開始。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專題之一——《房地產市場出現分化 因城施策調控政策效應逐步顯現》指出,全國房地產市場可能呈現“成交回落、價格平穩略降”發展態勢。但是,房價上漲預期仍然存在:土地供應不足,部分城市甚至出現“面粉比面包貴”的情況;部分熱點城市庫存處于低位,短期內市場供應緊張;居民投資渠道有限且回報不高。
這也意味著,部分城市、特別是一二線仍有可能是供求矛盾比較突出,供求關系比較緊張,但是,由于有政策作用,投資回報可能不會再有過去那樣能夠讓投資者冒險的沖動。因此,部分居民開始把投資目標轉向黃金,重新配置自己的投資資產。如果政策預期比較強烈,更多的居民有可能把投資目標轉向黃金等流動性更好的資產中去。而今年以來茅臺股票的瘋狂上漲,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投資者的投資目標開始發生轉移,那些風險相對較小、估值相對較低、收益想象相對較好的投資品,有可能成為廣大居民投資的重點。而房地產投資,則有可能進入穩定理性狀態。一旦居民對房地產的投資熱情減弱,市場預期也就會隨之變弱,炒房者的炒作想象空間就會變窄。因為,所謂炒房,很大程度上就是炒的購房者心態、購房者心理。購房者沒有對房價上漲的恐懼心理了,廣大居民對租房也不再排斥,炒房的基礎就失去了,那么,房價上漲還有什么動力呢?
部分居民把投資目標轉向黃金,不意味著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變局,但是,至少說明房地產投資已經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了。就算房價不會出現大跌,繼續大漲的概率應當可以看作是“零”了。
在種情況下,如果再盲目地投資房地產,就有可能出現偷雞蝕米的現象。如果房地產市場真的能夠從此步入理性、健康、有序的軌道,也可以認為是一種變局,一種積極有效的變局。(原標題:譚浩俊:黃金需求激增是否預示樓市大變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