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環比上升。7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1.9,較上月上升0.4。展望下半年,業內普遍預計,盡管進口和出口增速可能相較上半年有所放緩,但是總體仍有望延續回暖態勢,實現三年來首次正增長。2015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從2014年的2.3%大幅跳水至-7%,在2016年,我國進出口雖然仍為負增長,但0.9%的降幅已經明顯收窄,全年進口增速轉負為正。
白明認為,我國外貿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因素影響,下半年外貿形勢可保持總體增長,但增長幅度可能下降,除去匯率、基數翹尾等因素,預計總體上和其他國家進出口增長平均水平接近。
“綜合判斷,我國外貿發展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不發生大的風險情況下,經過持續努力,我國外貿進出口有望延續回穩向好的勢頭。外貿結構持續優化,下半年進出口仍會保持正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說。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雖然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國際市場需求可能并不穩定,未來出口仍存隱憂,不排除出口增速放緩的可能,但全年出口形勢將會顯著好于過去兩年,出口回暖成為一大亮點。大宗商品價格難以持續上升,價格對進口數據的抬升作用減弱,投資走弱將影響進口需求,下半年進口增速可能回落至個位數。與此同時,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并不影響貿易項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
劉學智表示,7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上升,未來出口增長態勢有望保持。但制造業PMI三大訂單指數全部下降,新出口訂單下滑至46.3%的萎縮區間,預示下半年需求可能走弱。由于大宗商品價格缺乏持續上漲動力,PPI沖高回落,下半年價格對貿易增速的抬升作用減弱。因此,下半年進出口增速預計不如上半年,但全年能夠實現較好增長,貿易對經濟增長將起到明顯的支撐作用。
政策層面,擴進口拓展外貿新空間將成為外貿政策的重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明確要求,要在穩定出口市場的同時主動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會議還從改善貿易自由化便利條件、研究降低部分消費品關稅、創造公平競爭的國內市場環境等方面提出要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