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GFCI指數于2007年3月發布第一期以來,已逾10年,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金融中心城市也迎來了數據化評價的10年考。盡管榜單變化諸多,但10年間,榜單的第一、第二名一直都被倫敦、紐約兩座城市占據。
羅馬建成非一日之功。事實上,這兩座城市金融業的發展和金融中心的爭奪絕非10年時間所能涵蓋。早在l8世紀,優質的航運條件成為兩座城市金融起步的先決條件:北美殖民地經濟帶動貿易在紐約等港口城市集中,當地貨幣信用關系深人發展;而同期的英國,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大量工業品的輸出需求不僅推動英國全球擴張,發達的海上貿易更為其帶來了借貸(高利貸和銀行借貸)、信托股票交易、信托投資、保險等各類金融業態。
正如法國著名年鑒史學家費爾南·布羅代爾所說,“此類遠程貿易的優點之一是它允許實行集中貿易,這成為推動資本流通和資本積累的巨大動力。”
但問題是,為何是這兩座城市?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伍聰曾引用“大金融”理論指出,大國的金融崛起總是與其經濟崛起同步實現。與此一致的是,倫敦與紐約金融產業的發展正和“英國治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與“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兩段時期相吻合。而縱觀兩座城市的發展,政府以推動資本在世界范圍內的再分配為目的出臺的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政策,往往能為其邁向金融中心點燃“第一把火”。
以倫敦為例。為解決科技研發與軍隊建設帶來的巨大資金短缺,英國政府于1694年批準成立英格蘭銀行。通過募資向政府貸款與發行政府債券等行為,英格蘭銀行使倫敦逐漸成為世界交易中心。與此同時,在發行國債、設立現代企業等多措并舉下,金融革命最終在英國展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