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各地各有關部門將突出抓住處置“僵尸企業”牛鼻子,統籌抓好產能退出、職工安置、資產處置、債務處置、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等重點工作,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一是嚴格落實質量要求。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尸企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堅決清理整頓違法違規產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二是全力做好職工安置。嚴格獎補資金撥付使用,督促指導地方和企業落實相關資金與措施,保障分流職工就業出路和基本生活。深入實施再就業幫扶行動,加強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培訓,強化困難人員托底幫扶,做好社會保障銜接,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風險隱患。三是積極穩妥推進資產債務處置。加強資產債務處置的指導,盡快研究制訂去產能涉及國有資產、債務處置的具體操作辦法。四是大力推動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深入推進30萬噸以下煤礦分類處置,鼓勵煤礦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減量置換等方式,有計劃地淘汰落后產能,培育發展優質產能。
發改委表示,一年多來煤炭去產能整體工作亮點突出,成效顯著。
一是去產能工作總體進展較為順利。2016年,全國退出煤炭產能2.9億噸以上。今年以來,煤炭去產能工作繼續深入推進,經過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上半年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完成全年任務的74%。加上去年的2.9億噸,累計退出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占“十三五”8億噸目標任務的50%。
二是職工安置工作總體平穩有序。始終把職工安置工作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重中之重,及時撥付2016年梯級獎補和2017年基礎獎補資金,積極引導企業立足內部轉崗分流安置職工,深入實施東北等困難地區就業援助行動、去產能職工安置特別職業培訓計劃等幫扶工程,職工安置工作總體平穩,尚未發現因分流引發的規模性失業和重大群體性事件。
三是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2016年退出資源枯竭、長期虧損、安全基礎差的煤礦2000處以上,全國煤礦數量下降到8000處以內。其中,退出30萬噸以下煤礦1500處。今明兩年還將加快退出9萬噸及以下煤礦,進一步為優質產能發展騰出了空間。同時,制訂實施鼓勵煤電聯營的指導意見,搭建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積極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中央企業涉煤板塊資源開發進一步優化,中央煤電企業以及重點產煤省區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和煤電聯營正在加快推進。
四是行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在深入推進煤炭去產能的同時,還積極探索建立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包括中長期合同制度,為深入推進煤炭交易市場體系建設,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和價格平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減量化生產制度,使煤炭產能保持一定彈性。增減掛鉤、減量置換指標交易制度,既拓展了去產能資金來源、節約財政資金,又增強了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受到地方和企業的歡迎;既引導過剩產能加快退出,又為發展優質產能騰出空間,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煤炭行業結構優化升級探索了可行路徑。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為逐步規范企業社會責任儲備,保證重點行業生產安全平穩運行提供了支撐和保障。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防范價格異常波動制度,保持煤炭市場基本穩定,促進上下游協調發展。這幾項制度對于統籌推進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形成化解和防范過剩產能、培育發展和有效釋放先進優質產能、促進煤炭和相關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