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養老服務業有望迎來新的發展契機。財政部、民政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18日發布的《關于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稱《意見》)提出,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養老服務業培育與發展,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市場,推動老齡事業發展。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銀發經濟”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但是,作為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的重要體現,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
為了推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近年來有關部門從不同層面,運用不同方式給予了積極支持,這其中就包括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
此次《意見》提出,重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立足保障型基本養老服務和改善型中端養老服務。
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專家、上海弘鯤商務咨詢公司董事長葉繼濤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意見》明確了養老PPP適用范圍為養老機構、社會養老體系和醫養結合等屬于政府有提供義務的公共服務領域。那些高端的養老項目則屬于私人產品,不在PPP的適用范圍。
《意見》明確,鼓勵商業地產庫存高、出租難的地方,通過PPP模式將閑置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改造成養老機構。支持政府將所轄區域內的社區養老服務打包,通過PPP模式交由社會資本方投資、建設或運營,實現區域內的社區養老服務項目統一標準、統一運營。
同時,鼓勵養老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服務機構開展合作,支持打造“以健康管理為基礎、以養老服務為核心、以醫療服務為支撐”的全生命周期養老服務鏈,興建一批養老為主題,附加康養、體育健身、醫療、教育、文化娛樂、互聯網等現代服務業的“養老+”綜合新業態。
葉繼濤表示,上述政策不僅有利于養老PPP發展,還有利于房地產去庫存,提高閑置資產的利用效率,一舉雙得。同時,《意見》支持醫養結合,這對資源整合能力能的社會資本也是重大利好。當然養老PPP要做好,必須加強監管和考核。那些失能老年人屬于弱勢群體,要防止社會資本因只顧經濟利益而傷害老人權益的事情發生。
《意見》要求,針對養老服務的不同類型,堅持公共服務屬性,合理界定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養老服務邊界。同時,根據項目特點,建立政府付費、使用者付費和開發性資源補償相結合的項目回報機制,鼓勵政府統籌運用授權經營、資本金注入、土地入股、運營補貼、投資補助等方式,支持養老項目建設。允許社會資本配套建設符合規定的醫院、康養中心、療養院及附屬設施等經營性項目,提高項目綜合盈利能力。鼓勵社會資本通過“互聯網+”等創新運營模式,降低項目成本,提高項目運營效率和投資回報水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對于社會急需、項目發展前景好的養老服務項目,將通過中央基建投資等現有資金渠道予以積極扶持。鼓勵各地建立養老服務業引導性基金,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支持符合養老服務業發展方向的PPP項目。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