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據經濟參考報21日消息,今年以來,伴隨著實體經濟的好轉和監管政策的引導,資金“脫實向虛”已經得到初步遏制。銀監會18日最新披露數據顯示,一方面,上半年銀行業同業資產、同業負債規模雙雙收縮,這是自2010年以來首次;另一方面,上半年貸款增速開始超過同級的資產增速。
在防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以及降低金融業內部杠桿方面,監管部門紛紛出臺一系列文件和相應的政策,“防范金融風險”逐漸成為各金融監管部門的“主旋律”。多項數據顯示,在金融體系資金空轉勢頭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時,部分表外資金轉回表內流入實體經濟的資金規模則在增大。
可預期的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監管部門將會出臺更多的政策來引導資金“脫虛向實”。
在“脫虛”方面,中國人民銀行日前最新發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為了更全面地反映金融機構對同業融資的依賴程度,引導金融機構做好流動性管理,擬于2018年一季度評估時起,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占比指標進行考核。評級機構東方金誠首席分析師徐承遠表示,將同業存單納入MPA考核只是對近年來野蠻生長的同業存單業務監管的第一步,監管機構將根據政策的實際效果繼續完善監管體系,未來或將有進一步監管政策跟進。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等也都在今年銀監會的立法計劃之中,而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將進一步防范資金空轉的風險。
在“向實”方面,銀監會政策研究局副局長徐潔勤18日在銀監會近期重點工作通報通氣會上介紹了多項銀監會未來在推進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的新舉措。這包括:深入實施債權人委員會制度和差異化信貸政策,有效支持去產能,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切實提升經營管理的精細化程度,進一步完善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差別化信貸政策;引導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做好對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重大工程建設的金融服務,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
業內人士預期,在監管的引導和經濟大環境的改善下,資金對實體的支持力度仍會進一步提高。“目前為止,整個經濟增長速度是超預期的,這一方面意味著企業的融資需求有所上升,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企業的信用風險大大降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銀行向企業融資的顧慮也會變少,銀行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也會增加。”曾剛表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