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作為新時期我國發展的五大理念之一,不僅漸漸深入人心,更是催生了一個體量巨大、潛力巨大的環保大產業。
“當下,既有政策利好,又有市場前景,還能盈利的產業并不多,環保產業是其中之一。”已在環保領域深耕16年的北京藍天瑞德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忠深有感慨地告訴記者。
“目前可以說是公司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在回顧了自己20多年的從業經歷之后得出了這一結論。
今年以來,在一系列環保政策的驅動下,環保產業更是快馬加鞭、奮蹄疾進。業內人士指出,環保產業正加速步入黃金發展時期。
利好政策紛至沓來
通常而言,政策、資本、技術是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必不可少的三大推力。就環保產業而言,政策驅動效應更加明顯。
“我國環保產業是典型的政策驅動型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性產業,國家對環保產業重視程度正不斷提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杜雯翠告訴記者。
特別是近兩年,國家對環保“高規格”的聚焦和“高密度”地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無疑為本已駛上快車道的環保產業又踩了一腳油門。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12月《“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發布以來,國務院和各部委印發的完善環境保護頂層設計的文件多達40余個,涉及健全法律和標準體系、監管機制改革、稅費改革等各方面。而在此前,更有“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等重磅環保政策接踵出臺。
“這兩年也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和新舉措出臺最密集的兩年。很多制度都是關鍵性的制度,為今后的生態環境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說。
華泰證券的研報指出,從目前的政策布局來看,多部門從多角度出臺政策,提升了環保產業市場需求的剛性,為環保在“十三五”形成新一輪的發展做好了鋪墊。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