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旺盛的市場需求,也帶來了行業過熱苗頭。據統計,國內重點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省份有20多個,機器人產業園區40余個。近兩年,機器人企業數量從不到400家迅速增至800余家,而產業鏈相關企業超3400家。賽迪研究院裝備所所長左世全此前表示:“我國機器人產業存在一定程度的過熱,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上馬的現象在部分地區的確存在。”
對此,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研究員劉進長向《經濟參考報》表示,“目前確實有些熱,應該有選擇的發展。機器人不是誰都能做的,這需要長期積累。當前市場上有不少的機器人廠是從其他領域轉行過來的,這需要科學引導。”
在辛國斌看來,推動機器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給產業發展注入更多的“元氣”,將產業發展的基礎打得更牢,為產業發展營造更好的外部環境。辛國斌還稱,要想推動機器人產業進步,需要組團式的集成創新,以及更加專業高效的研發設計和市場服務。這些環境和外部條件在產業發展初期還體現得不很明顯,但在長期的競爭中,其重要性和作用將越來越突出,并且有可能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
為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工信部等部委陸續出臺一系列后續產業發展促進措施。早在今年4月6日,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規劃要求,五年內形成我國自己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根據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階段相關產業促進政策將著手解決兩大關鍵問題:一是推進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發展;二是規范市場秩序,防止機器人產業無序發展。
“我們將繼續完善‘中國制造2025戰略’分省市指南,細化機器人零部件產業區域布局,執行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管理實施辦法,建立企業白名單制度,規范行業競爭秩序。也希望各類社團組織和服務機構能夠發揮自身作用,加強行業自律,時刻對照目標要求做好本職工作。”辛國斌最后指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