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近期,大宗交易平臺出現機構調倉布局蹤跡,被減持的個股中不乏市場公認的大白馬、大藍籌。事實上,7月以來,兩市大宗交易數據顯示,確有不少市場白馬股遭遇機構大宗出貨。分析人士認為,進入下半年以來,市場的“二八”格局趨于弱化,市場熱點有所分散,在這樣的背景下,機構在大宗交易上的情況也有所變化。另外,部分真成長個股、“錯殺”個股在業績被證實后,機構在大宗交易上亦有加碼買入的情況。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近期,市場大白馬海康威視遭機構大宗出貨,引來市場關注。深交所數據顯示,8月28日,海康威視出現2.88億元大宗交易,機構席位賣出900萬股,中金公司上海黃浦區湖濱路證券營業部接盤。數據顯示,機構席位以32.01元/股的價格,分3筆成交賣出海康威視股份900萬股。大宗交易價格與當日收盤價一致。
大數據終端顯示,截至8月29日,7月以來,兩市共計發生1517筆大宗交易,共計成交48.64億股,成交金額517.26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為-3.72%。
觀察其中機構參與的情況發現,機構專用共計出現在336筆大宗交易的買方席位,涉及成交股份5.67億股,成交金額共計76.07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為-3.72%;機構專用共計出現在456筆大宗交易的賣方席位,涉及股份17.13億股,成交金額共計168.49億股,平均折溢價率為-3.40%。
具體來看,機構專用席位買入的大宗交易中,涉及標的為中小創公司的為208筆,合計成交3.65億股,成交金額共計46.57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為-4.65%。其余主板個股共計128只,合計成交2.02億股,成交金額29.50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為-2.22%;機構專用席位賣出的大宗交易中,涉及標的為中小創公司的有253筆,合計成交5.47億股,成交金額共計67.06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為-3.79%。其余主板公司共計203家,合計成交11.65億股,成交金額101.43億元,平均折溢價率為-2.93%。
觀察上述數據發現,無論是機構大宗交易買入還是賣出,中小創個股都是重要標的,但按照合計成交的股份數量和成交金額來看,則是機構專用席位大宗交易賣出了主板個股,買入了不少中小創個股,而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中小創個股的大宗折價率還是相對較大。
進一步梳理近期機構專用席位大宗交易買入的中小創個股發現,浩豐科技、迅游科技、藍思科技、正業科技等成長個股公司在列。觀察上述中小創個股,其半年業績多還不錯,而同樣觀察機構大宗交易賣出的主板白馬藍籌個股,則多是業績相對增長乏力或是業績出現逆轉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