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投資最怕的是系統性風險,創業也一樣。所謂系統性風險,就是這種風險是來自外部的,非自身可以控制的,但風險的成因則是自身對趨勢的誤判,或過于前瞻,或過于自我。
第二,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是每個人都追求的境界。但是,你永遠都不知道現在所處的時間和所做的事情是否正好在那個節點上。所以,保守主義,或者相對的保守主義,常常是更為有效的方式。其實,沒有投資也就沒有了風險。
第三,選擇投資作為自己的職業,也就意味著你必須終生都與保守主義的價值觀為伍,以有罪推論的眼光來看待項目和看待對方的人。這可能違背了《三字經》中的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
第四,對待朋友,我們當然要正直,要誠心正意。但是面對動輒千萬的投資,面對基于各自立場的生意,利益才是雙方關注的焦點,分清朋友和生意的界限,是一種更為職業和專業的方式。因為在面對生意的時候,我們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個人行為,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由你一個人在運作,你只能代表公司,你的失誤或者成功都與公司的利益息息相關。
第五,投資就要面臨信息不對稱。因為信息的不對稱,或者因為缺少感知信息的能力,或者無法控制內心的焦急,我們就選擇與對方談戀愛—將自己的欽佩之情毫無掩藏的表露出來,以過分的誠懇將自己的信息統統告訴對方,想對方所想,傾我所能為對方尋找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樣做當然可以獲得對方的好感,甚至運氣好的時候還有可能得到幾個相互欣賞與愛戀的知己。但是,很多時候更多的結果是—你燃燒了自己,只是照亮了對方。男人和女人談戀愛可以,但生意卻萬萬行不得。你的一片熱忱,常常會被對方所用,使自己陷于被動和失敗。一句古詩: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第六,在投資的過程中,專業最多也就占到30%的份額,另外的70%是性格、教養和知識。當然,那30%你必須演練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是吃飯的手藝,是基本的詞匯量和平仄的功夫,但絕妙的詩句全賴于詩外的功夫。成功的投資者是一種更接近于老中醫的職業,望聞問切是基本的功夫,準確的判斷來自于經驗,巴菲特說好企業是可以聞出來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技術到了,但是修為不夠,同樣成不了一個優秀的投資人。似乎沒有一個行當,與人性有著這么密切的關聯。貪婪與恐懼幾乎就涵蓋了人性的全部,人只有在性和金錢面前,才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而進退維谷。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就是一個能夠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個以保守主義和悲觀主義為行事準則的人。(原標題:六條不做投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