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講,如果單看科大訊飛股價短期內的巨大漲幅,短期內回調的壓力無疑是客觀存在的。而如果從長期價值投資的層面來看,科大訊飛的價值究竟幾何,則可能不是一個能夠簡單斷定的問題。換句話說,給科大訊飛準確估值是困難的,因為它不是業務成熟的藍籌股,甚至也不是一家互聯網上市公司,而是一家專注人工智能語音技術的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的應用化拐點剛剛顯露端倪的當下,其過去的業績可能并不具有太多的參考價值。
人工智能行業的科技股到底該如何估值,在當下確實是一個需要直面爭議的問題。我們看薛云奎教授對科大訊飛的評價,主要還是基于該公司的財報,更準確地說是基于盈利狀況。薛教授援引財報數據稱,科大訊飛2016年度的銷售為33.2億元,稅后凈利潤為4.97億元,從報表看,這只是一家小公司,而該公司市值最近一度漲至接近900億元,儼然已經是一家準千億級的大公司。
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越來越重要,應用前景越發明朗、寬闊,這是全球趨勢。從國際經驗來看,給人工智能范疇內的科技公司一些空間、適度寬容其估值彈性,可能是必要的。
在我看來,評價人工智能科技股的內在價值,需要從這個行業著手。大體上講,該行業最具前景的市場是個人消費級市場,畢竟,移動互聯網過去幾年廣泛的生活化應用積累了大量的個人數據,這個類別的大數據,是當前人工智能爆發的一個核心鋪墊。從科大訊飛的基本面來看,其以前的利潤主要來自B端或企業端,面向個人應用的爆發式拐點應該說才剛剛到來,這就是為什么我認為,其過去的業績對未來盈利預期的參考價值不大,因此也就不能以此來否定其估值的合理性。
既然縱向的歷史業績參考意義不大,不妨進行一些行業內的橫向對比。把視野放至全球人工智能產業,我們發現亞馬遜是一個很好的觀察對象。這樣一家巨頭式的公司,不僅虧損紀錄驚人,去年的市盈率也曾經高達300多倍,當下也有200多倍,與科大訊飛的市盈率相當。而令其備受關注并享受高估值最重要的因素,顯然不是電商業務本身,而是與人工智能息息相關、未來可能具有爆發潛力的AW S云計算板塊。顯然,這樣的虧損紀錄、估值水平在投資者眼里,用傳統的估值模型進行評價是不太客觀的。
當然,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對投資者來說,在認可公司發展前景、有信心享受超額收益的同時,也必須接受公司發展的節奏、軌道可能偏離預期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是階段性的,也可能是重大和全盤性的。這一點本來是投資常識,然而,一方面,A股創業板市場的風險一直以來都是被很多投資者忽視的,另一方面,從發展階段來看,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更具有相當的特殊性,相應地,這需要投資者格外具有風險投資的意識,同時掌握一些平衡收益和風險的投資策略,比如,既然看好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前景,不妨擇優選取多只股票進行組合式投資。從這個角度看,薛云奎教授的風險提示并非全無意義。(原標題:不要盯著財務的“門縫"評價AI公司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