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新京報報道了北京東方起點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利用連環話術,假冒慈善機構人員和醫生身份,騙取全國各地的腦癱患者前往指定醫院就診,從中抽提成的新聞。
眾所周知,“酒托”誘使異性消費者到利益關聯酒吧進行高額消費,普遍是被以涉嫌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類似案件迭見報道。那么,“網絡醫托”呢?
東方起點公司僅是一家咨詢公司,并不具有從事診療活動的資質,但卻安排話務員假冒慈善機構人員對腦癱患者許以診療救助金的利誘,或假冒醫生進行“隔空診療”,并且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從而達到將腦癱患者誘至利益關聯醫院進行診療的目的。這已經涉嫌非法行醫和詐騙。所謂詐騙,眾所周知,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據該公司某位主管介紹,“通過提成月入兩三萬元并非難事”。而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話務員的不菲提成所得,利益關聯醫院勢必會從入院診治的腦癱患者身上給撈回來。
一些腦癱患者本是來自偏遠山區的貧困弱勢人群,“網絡醫托”的行為,不啻喪盡天良的謀財害命之舉。而且,這還不是一般的涉嫌詐騙行為,而是涉嫌相關醫院、東方起點公司、“網絡醫托”三方合謀,有分工、有合作的團伙詐騙行為。就像一些不法酒吧與“鍵盤手”“酒托女”互有分工合作,對消費者實施的詐騙一樣,“網絡醫托”所充當的即是鍵盤手的角色。
但令人不解的是,該公司雖也曾受到過懲處,卻只是受到北京市豐臺區工商局以虛假宣傳為名,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未免板子高舉輕放。此案件是否也應該移交公安機關經偵部門,進行立案偵查?
對于“網絡醫托”,就該像對付無良酒吧“鍵盤手”“酒托女”一樣,以涉嫌詐騙犯罪進行追責打擊;惟其如此,才有望徹底斬斷相關醫院、東方起點公司、“網絡醫托”之間的黑色利益鏈條,避免腦癱患者這樣的弱勢群體被誘入局中,被人宰割,利益受損。(原標題:“酒托”普遍以詐騙追責,那“網絡醫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