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基金經理都將失業,不少人肯定不服氣。來,先看一組數據:2017年已經公布半年度財報的的3344家上市公司,6個月賺了1.67萬億元,刨掉銀行跟中石油中石化這樣躺著賺錢的上市公司,A股上市公司盈利超過8500億元,同比增長26.37%。滬市A股盈利增幅達14.37%,深市盡管創業板只賺了455億元,增幅僅6.19%,但是深市主板盈利增長強勁,同比增近30%。藍籌、白馬股業績良好,各種概念一大把,給基金為首的機構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間。
可基金經理股票炒的真叫一個爛。跟上市公司萬億利潤相比,公募基金的盈利堪稱寒酸,6個月賺了956.6億元,貨幣基金貢獻了8成利潤,高達794.1億元,其余的是債券、QFII、保本基金貢獻的,合計高達266.8億元。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上市公司業績回暖,國家隊都知道大舉買藍籌白馬股,混合型跟股票型基金很顯然還昏睡不醒,面對一大把的好股票居然虧損超過115億元,簡直連商品類基金都不如,人家好歹也賺了3.3億元。
在藍籌股、白馬股、周期股輪番上漲的日子里,基金經理們炒股居然虧大了。問題是,虧了基民的血汗錢,管理費他們一分錢都沒少,262.5億元的收入占客戶盈利的27.4%。基金經理們難道真的沒有睡醒嗎?可最近幾年基金老鼠倉的丑聞層出不窮,從2014年到現在證監會啟動了99起老鼠倉違法線索核查,移送司法83起,涉案金額超過800億元。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你們是不會炒股呢?還是忙著做老鼠倉呢?
基金經理們整日里到底在干什么呢?目前最賺錢的是貨幣基金,他們基本是在票據、存款等包賺不賠的領域躺著賺錢,沒什么技術含量。而炒股票的基金經理們,整天就是看所謂的爛研究報告,真正去調研的很少。一年分析師們可以寫出50多萬份研究報,就算一天看10份,恐怕也要看150多年。更關鍵的是,絕大多數分析師的報告太爛了,比如民生、長城、安信證券甚至有所謂的明星分析師都上黑榜,整天看他們的報告炒股能賺錢才怪。(原標題:在冷酷的AI面前 基金經理將徹底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