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遇冷”的背后,隱伏著考生和家長反復的權衡與算計。按照浙江新高考的相關規則,考生的最終成績要根據考生卷面分在所有報考學生成績的排名比例給出對應分數。學起來困難又難以拿高分的物理,遭遇“嫌棄”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
“物理遇冷”不僅會造成優秀師資的流失,也會造成大學物理學科優質生源的減少。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物理遇冷”對未來科學進步也會產生深遠影響。這一現象理應引起更多的關注與警醒。
“物理遇冷”看似是一種理性選擇,實際上卻是一種“有限理性”。一方面,不同的考生在興趣、特長和能力素養上存在差異,為了分數放棄擅長的物理,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另一方面,市場需求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如今被“嫌棄”的物理學科,說不定以后會讓我們“高攀不起”。(原標題:物理遇冷:算計當下不如著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