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第二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浙江湖州轉辦了反映“三天門附近地下埋有死豬”的實名舉報,經湖州市公安機關初步偵查和犯罪嫌疑人交代,湖州工業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有限公司先后6次將病死豬拉出掩埋,累計掩埋數量約300噸。
8月30日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該案,9月1日湖州市政府即成立聯合工作組,動作非常迅速。但是,湖州工業和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有限公司2013年起就開始掩埋病死豬,當地村民常年舉報,最后都無果而終,反應表現截然相反。群眾反映不重視,中央介入就行動起來,這就絕不是落實中央所倡導的“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
病死豬事件已形成社會影響,但原本可以避免。群眾舉報后,如果真的足夠重視,第一時間是可以發現問題并作出處理的。督察組轉辦該案,很快就有了結果,事實證明當地政府具備應急處置能力,如果第一時間展開調查,更不可能查不出個所以然,問題也不可能強化。許多問題,起初只是小問題,在常態治理中很容易解決,等到問題強化再來應急處置,不僅大費周章,而且折損了群眾信任度。
這次是因為中央環保督察組轉辦了群眾舉報,但不可能事無巨細都由中央發現并推動解決。環保督察是環境治理的一次改革,通過督察組受理的案件,往往具有示范性、引導性,自上而下推動落實中央環境治理的決策部署。病死豬怎么處理,并不是一個復雜的環境問題,原本應該化解在基層與常態治理中。環保督察力量本是個杠桿,通過上下督導,形成中央、地方環境治理聯動,但如果地方沒有主動的問題意識,限于被動或者懈怠,督察就意味著壓力甚至震懾。
問題在萌芽狀態,往往是群眾感受最急、最盼的時候。譬如環境問題,大到空氣質量,需要系統性的治理過程,但具體到病死豬的掩埋,影響群眾當前的衛生、安全,需要馬上做出處置,關乎日常監管是否到位。也有許許多多的積案,起初都是群眾身邊的“一件小事”,漠視群眾的這些小事,最終還是要醞釀成大麻煩,一些簡單的矛盾也開始變得盤根錯節。
中央環保督察、中央巡視等工作中,發現的那些典型問題,很多就來自群眾舉報。中央推動,效果立竿見影,但事無巨細不可能一一等待中央介入。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況:小案釀成大案,這樣的案例一旦多了,許多群眾相信中央而不信任基層,矛盾糾紛剛一出現就寄希望于上訪解決,小問題也要一層層向上反映。信任的建設,正是這一個又一個的“小事”,發生在群眾身邊,看起來無關宏旨,但每一天都在層層疊加。
現在各個地方對中央環保督察都很重視,但這種“重視”,不能簡單理解為中央發現問題、地方迅速反應。(原標題:地方問題不能等待中央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