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9月13日發布《關于修改鐵礦石期貨合約質量標準的通知》,根據我國當前鐵礦石現貨市場變化,對交割標準品以及替代品的相關指標和升貼水進行調整,調整后的規則自鐵礦石1809合約起施行。
大商所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新標準鼓勵市場接受度好、供應量穩定的主流礦種進入交割范圍,以改善期貨價格代表性和穩定性,讓企業更放心的參與期貨市場。
根據通知,新標準分別對交割標準品以及替代品相關標準和升貼水進行調整,嚴格規范了硅、鋁、硫及有害微量元素的允許范圍,擴大了對硅、鋁、硫的扣罰力度,對硅、鋁等影響較大的指標實施梯度升貼水,并對粒度指標進行相關調整。
在具體指標調整上,一是收嚴二氧化硅含量、三氧化二鋁含量的允許范圍。據介紹,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是鐵礦石中脈石的主要成分,脈石含量越少、礦石品位越高,越有利于降低焦比、提高產量和爐況順行。因此,限制礦石的硅鋁標準符合鋼廠當前的爐料標準。經統計測算,99%以上研究樣本的硅鋁總量、二氧化硅含量和三氧化二鋁含量分別在8.5%以下、6.5%以下和3.5%以下,因此,此次調整將替代品“硅+鋁”指標上限由10.0%下調為8.5%。同時,考慮到單硅、單鋁指標過高會影響鋼廠的生產利潤。因此,大商所又分別對單硅、單鋁含量分別增加了上限要求,規定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含量分別不超過6.5%和3.5%。
二是加大二氧化硅指標、三氧化二鋁指標的扣價力度,并將原來對硅、鋁指標的單一扣罰方式調整為梯度扣罰方式。
對于二氧化硅指標,據鋼廠成本測算,在鐵礦石含鐵量每提高1%、焦比下降2%、生鐵產量提高3%的經驗假設下,二氧化硅含量每變化1%,煉鐵成本將增長約15元/噸。在前期調研中了解,大型鋼廠混勻鐵料的二氧化硅含量通常在4.5%左右。因此,新標準以4.5%作為分界線,設置了二氧化硅指標的分梯度升貼水。當交割品的二氧化硅含量在4.5%以下(含4.5%)時,每升高0.1%,扣價1.0元/噸;當二氧化硅含量在4.5%以上時,每升高0.1%,扣價2.0元/噸。
對于三氧化二鋁指標,據調研了解,鋼廠一般較少使用三氧化二鋁含量在3.0%以上的鐵礦石,而且三氧化二鋁較高時對高爐運行成本的影響約為二氧化硅的1.5倍。因此,新標準以3.0%作為分界線,設置了三氧化二鋁指標的分梯度升貼水。當交割品的三氧化二鋁含量在3.0%以下(含3.0%)時,每升高0.1%,扣價1.5元/噸;當三氧化二鋁含量在3.0%以上時,每升高0.1%,扣價3.0元/噸。
三是下調硫指標的質量標準。硫既是影響鋼材質量的有害雜質,也是污染環境的主要工業廢物之一。在燒結過程中,鐵礦石約90%的硫元素以二氧化硫形式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近年來我國環保力度加大,對鋼廠脫硫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經統計,在市場流通性較高的礦種中,90%以上礦石的硫含量在0.03%以下。為適應環保政策和鋼廠需求,此次調整將標準品的硫指標由0.05%至0.03%。
四是調整鉛、鋅和砷等微量元素指標。根據國家標準《高爐煉鐵工藝設計規范》規定,入爐原料和燃料中要求“鉛≤0.015%、鋅≤0.015%、砷≤0.01%”。由于鐵礦石進口一般不檢驗微量元素,大商所在對300余萬噸交割數據的分析中發現,鉛、鋅和砷三種元素的含量都在規定范圍內。此外,鋼廠通常混礦入爐,一般不必嚴格限制單個礦種的微量元素上限。基于上述情況,此次調整將鉛、鋅和砷的質量標準均設在0.02%,以更合理的控制礦石有害微量元素含量。
五是調整粒度指標的質量標準。粒度指標是指鐵礦石在一定直徑大小范圍內占全部鐵礦石的比例,其對鐵礦石燒結性能和燃料消耗有重要影響。礦石粒度過大,不利于燒結成礦;粒度過小,鐵礦石透氣性較差。為此,此次調整適度收窄了粒度指標的限制范圍,將粒度指標由原來的“10mm以上”和“0.15mm以下”,調整至“6.3mm以上”和“0.15mm以下”,以貼近大部分進口礦的粒度檢驗體系,并根據樣本中粒度指標的分布情況,設定粒度“6.3mm以上的占比≤20%”和“0.15mm以下的占比≤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