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破剛性兌付就無法反映風險溢價,就沒有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耙驗橛酗L險、暴露風險,才能夠看出不同信用主體的價格。只有好的企業才能夠以低的價格獲得市場融資,而不好的企業應該為此付出高的代價,但當我們不能夠打破剛性兌付的時候,好壞企業是無法區分的,他們沒有風險的差價,不可能無法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
吳曉靈認為,剛性兌付是金融業制度扭曲的結果,打破剛性兌付是金融改革要努力的方向。風險自擔,是一切金融活動的基石,金融是居民財產自主運用的活動,是價值跨期轉移的契約,承擔風險獲取收益是金融運行的基本原則。但是,很多人沒有在金融活動當中樹立契約的理念,更多的只想得到資金,只想去用資金,從來沒有想過怎么樣很好的對資金運用的效果負責任。
“公眾在參與非法集資過程當中的心態是盈利歸自己,虧損找政府。我們的政府承擔著無限的責任,在這樣的壓力下,由于責任不清,往往采取花錢買穩定,助長了剛性兌付的文化?!眳菚造`說。
吳曉靈進一步指出,金融法律不完善和監管理念的落后,也讓金融機構有可能不向公眾如實揭露風險,行為的瑕疵導致金融機構以剛性兌付掩蓋不當行為的責任。“現在最混亂的是理財市場,金融機構應切實的向投資者揭示了風險,去除理財產品銷售過程中的瑕疵。目前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來自法律關系和風險責任的模糊?!?/span>
如何有序打破剛性兌付、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對此,吳曉靈表示,要從完善法律,明確風險責任做起。吳曉靈希望監管部門要有揭示風險、化解風險的責任擔當。(原標題:吳曉靈:應打破剛性兌付 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