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有名的糧食生產大國,在古代中國我們常常自詡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富有四海,中華之物力絕對可以自給自足,雖然這句話有不少夸張的成分,但是中國糧食生產自給自足一直都是我們的驕傲,再加上袁農平雜交水稻的貢獻,中國的糧食產量更是一年比一年的飛躍,截至2016年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的糧食總產量已經到達了61623.9萬噸(12324.8 億斤),這個數據也足夠讓我們驕傲的了,雖然我們是糧食生產的大國,但我們似乎也有著很多奇怪的問題,比如說中國的農民種地一直賺不到錢,然而我們的糧食進口卻越來厲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們的盤中餐,糧食問題。
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農業國,雖然我們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不斷提高,但終究不能否認的是,中國依然有著高達6億的農村人口,對于大多數農村人口來說,除去外出打工的人,大多數人都還是從事著自己老祖宗幾千年傳承的手藝:種地。但是,中國的農民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這就是對于中國農民來說,大家想要依靠種地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瀚哥家中也有很多的親戚留在農村,每次回老家幾乎必然會談及的一個問題就是種地,父輩每次回家第一個問題都會問今年的天氣如何?糧食的收成怎么樣?在大多數時候,由于優良的種子,大型的農業機械化,糧食豐收已經成為了這些年經常聽到的話題。
在我們為農業豐收感到欣慰的時候,往往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這就是老家的親戚總會說,豐收是豐收了,但是現在種地越來越難以賺到錢了,往往是好不容易把種來的糧食賣出去,結果一賣出去才發現,在不考慮人工成本的情況下,除去農藥、種子、化肥,還有請人播種、收割等的機械費之后,經常是一畝地賺不到一點錢,如果再碰到年景不好,甚至種地不僅不賺錢還經常虧錢。于是,老家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土地,迫不得已走上了去城市打工的道路。
一開頭瀚哥還以為這個是我自己老家的特殊情況,然而越來越多的媒體都關注到農村種地不賺錢的問題了,瀚哥才意識到這個可能不是一個地方的特殊情況,可能是不少地方的共性問題。在我們考慮種地不賺錢的同時,我們卻發現,中國卻在大量進口糧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2017年的糧食自給率已經從2015年的94%下降到了2017年的86%甚至有著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其中,中國玉米、小麥和大米的進口量都在翻倍增長。而大豆需求更是在過去的十數年間激增,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貿易國和消費國。(原標題:中國農業年年豐收,為什么還要大量進口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