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增速繼續刷新歷史新低,但已經觸底。金融去杠桿的深化使得貨幣創造渠道收縮,是M2保持低增長“新常態”的主要原因。8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存款1.36萬億元,環比多增5440億元。其中,居民新增存款由上月-7515億元增加為2590億元;企業存款由上月-3697億元增加為6069億元;財政存款由上月1.16萬億元大幅降至-3900億元。需要強調,8月非金融企業存款雖然環比反彈,但遠不及去年同期1.38萬億的,直接拉低了M2同比增速。由于政府主導的基建等占固定資產投資較大比重,財政存款的減少對后續固定資產投資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雖然M2增速持續下降,但考慮到去年同期基數影響,我們判斷M2增速將維持低速,但增速下滑或已觸底。
社融結構分化
社會融資規模保持穩定增長,但融資結構分化,融資回表加速。8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1.48萬億元,環比多增約2600億元,略低于去年同期200億元。其中,社會融資規模中新增人民幣貸款1.15萬億元,環比大幅增加2348億元,高于去年同期3531億元,表外融資回表進一步明確。具體而言,8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中,新增委托貸款-82億元,環比少增245億元,同比大幅減少1514億元;新增信托貸款1143億元,環比少增89億元,增幅為今年以來次低值;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242億元。直接融資方面,債券市場在所謂“新周期”的過度樂觀情緒支配下,已經明顯超跌,客觀上抑制了企業債券融資。8月企業新增債券融資1063億元,比上月少增1777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2173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653億元,略高于上月653億元,保持穩定增長,但仍遠低于去年同期的1075億元。
企業長期貸款趨勢走弱
新增人民幣貸款高于預期,企業生產性融資需求仍旺,但投資性需求減弱。8月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9萬億元,比上月多增2645億元,高于去年同期1413億元。其中,企業部門新增貸款4830億元,高于上月和去年同期,但從今年趨勢來看,企業新增貸款增幅逐步收縮,企業整體貸款需求回落。其中,新增企業短期貸款695億元,略高于上月69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867億元,反映企業生產性融資需求仍然旺盛;由于新經濟增長動力難覓蹤跡,企業投資性也需求隨之減弱,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3639億元,比上月少增693億元,降至今年以來最低值。非銀行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為-513億元,較上月繼續收縮,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976億元,去杠桿效應顯著。
消費貸暗藏玄機
居民新增貸款保持穩定,但短期信貸波動值得警惕。8月居民新增人民幣貸款6635億元,比上月多增1019億元,與去年同期變化不大。其中,居民新增短期貸款2165億元,比上月多增1094億元,高于去年同期696億元;居民新增中長期貸款4470億元,略低于上月和去年同期,增速保持穩定。值得注意的是,與居民消費性短期信貸高增長相對應的,是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持續回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短期消費性貸款并未用于消費而是資本性支出。金融與經濟數據的相互印證反映出:“消費貸”變身“首付貸”的新型資金套用已經成為支撐房地產市場價格與杠桿的重要渠道。下一階段,此類違規消費貸將成為監管部門關注和打擊的重點,而消費信貸的增速也將逐步回落。
對未來的判斷
8月社會融資規模和新增信貸均高于預期,保持平穩增長,融資逐步回歸表內,金融去杠桿效應顯著。與之相對應,M2增速繼續回落,M2低增長將成為常態。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新增人民幣貸款保持高位,但結構出現分化,新增短期貸款大幅增長,中長期貸款則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在經濟增長新動能尚未出現的環境下,企業長期投資性需求疲軟。在金融監管影響下,對貸款用途真實性的監管等將進一步收縮貨幣派生渠道。同時,隨著金融去杠桿與經濟去杠桿相互疊加,表外融資將持續收縮,企業信貸需求增速也將趨緩,而“偽周期”的再認識將會推動債務融資的恢復。(原標題:張超:M2低增長將成為常態 放松銀根對經濟轉型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