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基民盟和基社盟推出的候選人———現任總理默克爾和社民黨的候選人舒爾茨,兩人在競選中提出的政策是什么?有何差別?
鄭春榮:聯盟黨(基民盟和基社盟)和社民黨現在組成了大聯合政府。作為聯合執政的兩黨之間在主要政策上其實差異不大,或者說它們的政策主張是趨同的。在本月3日的電視辯論中,默克爾和舒爾茨兩人之間的爭鋒給人的感受也是這樣,火藥味并不濃。
但為了競選的需要,兩大黨肯定要突出相互間的政策差異。從競選綱領看,舒爾茨在社會政策、勞動力市場政策和稅收政策上,沿襲社民黨的傳統,偏向于突出“社會公正”,比如要求限制有期限的勞動合同、限制勞務派遣,以及要求提高最高稅率等。而默克爾對此持有不同意見,主張勞動力市場應該保持靈活性,政府不應過多管制,她也反對提高最高稅率。而在歐洲和外交政策上,舒爾茨指責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認為其當時盲目讓難民涌入德國和歐盟,而沒有與其他歐盟成員國及時協商。同時,在推進歐洲未來一體化和終止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等問題上,舒爾茨的態度也要更為激進一些。
南都:民調顯示,兩人的電視辯論默克爾獲勝,并進一步拉大了兩者的差距。默克爾當選,連任第四屆總理是否已成定局?阻撓她再次連任的因素有哪些?
鄭春榮:大選將在本月24日舉行,距今還有一周時間。多家機構的民調顯示,聯盟黨和社民黨的得票率相差15%左右。從德國歷屆聯邦議會選舉的經驗看,最后兩周兩黨之間的差距,往往與民調最終相差1到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這最后的一周內,社民黨民調即使追上來,也只能提高2%左右?,F在除非爆發突發事件,比如說發生特別重大的襲擊事件,而事件又是涌入德國的難民造成的,或出現虛假丑聞對默克爾造成致命影響,否則,默克爾當選已成定局。而出現這類突發事件的概率是很低的。
現在唯一的懸念是大選后聯合政府的組建。從民調看,聯盟黨將獲得38%左右的選票,社民黨23%,其他的幾個小黨像自民黨、綠黨、左翼黨以及右翼民粹的德國選擇黨,其得票率大概都在9%左右。聯盟黨當然希望能與同屬右翼的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但從目前的得票率看,聯盟黨加上自民黨,還差一點,達不到組閣所需要的多數。這樣就需要和第三個政黨來組成三黨聯盟。一種可能是聯盟黨、自民黨與左翼的綠黨組成黑黃綠聯盟(也稱“牙買加聯盟”),另一種可能還是延續目前的格局,由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在以上兩個選項中,聯盟黨會更傾向于與自民黨和綠黨組成聯合政府,以滿足選民“求變”的心理和塑造自身“求變”的形象。而社民黨對于再次與聯盟黨組成大聯合政府,心理是很糾結的,甚至頗為不情愿。以往的聯合執政經驗表明,無論社民黨多努力,組閣后政府的成績還是會算在聯盟黨頭上。至于下屆聯合政府究竟怎么組建,最終還要看大選的得票結果和各黨的妥協談判。
南都:默克爾目前的優勢無疑與其三個任期內的表現有關?;仡^看,如何評價她過去三個任期內的政績?有哪些成績或失誤?
鄭春榮:自2005年上臺至今,默克爾執政12年,她推行的政策一是務實,二是穩健,很少見大的、激進的變革。在其三個任期內,德國經濟在歐盟內一枝獨秀,現在的失業率是5 .7%左右,降到1990年以來的新低。近年財政甚至出現了盈余。
每次大選,選民最關心的還是內政議題。連續三次當選,說明選民對其的政策很滿意?!澳髬尅?、“默嬸”等親切稱呼也反映了選民對她的認可。而在應付歐債危機、恐怖主義襲擊、難民危機等方面,她也有一些不足或受到爭議的地方。比如說歐債危機的應對,默克爾比較猶疑,最初是觀望的,沒有果斷出手救助。直到歐債危機越演越烈后才出手,但采用的又是單純的緊縮政策,遭到了希望推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南歐國家的質疑。而在難民危機的應對上也有失誤。她沒有預見到會有如此多的難民涌入歐盟和德國,而對難民的融入及帶來的恐怖襲擊問題也準備不足。這也引發了德國民眾的不滿,老百姓一度有求變的心理。因此,社民黨在今年3月份推出舒爾茨做候選人時,他的民調得票率上升很快,曾一度與默克爾接近。但由于舒爾茨沒有執政經驗和成果作為證明,加之難民涌入引發的危機隨著時間推移在逐步緩和,在之后的州議會選舉中,選民還是回歸求穩心態,更多地把選票投給基民盟。(原標題:默克爾的選擇:參與全球治理還是專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