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最近火熱的比特幣,李揚表示,目前來看比特幣只是創造了一種可以炒作的資產。當前監管部門對比特幣出臺了嚴厲地處置,很重要的原因是發現它對實體經濟發展沒有任何用處,盡管其技術很先進。“相信世界上各主要的貨幣當局都會是這樣的態度?!崩顡P表示,比特幣價格波動大,不能用來衡量交易,其次其不能隨實體經濟發展不斷同比例增加供應。幾經反復后各貨幣當局對其態度已經比較明朗。
另一個可以體現金融與科技關系的案例是MBS(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和ABS(資產支持證券化)。李揚指出,MBS和ABS的理念早在上上世紀就有了,將一組資產形成一個池,把其現金流重新分割,以現金流為基礎再發行且適應不同投資者需求的債券、劣后,但這種想法長期不能得到實施,因為技術跟不上。直到互聯網等算法成熟后才成為現實。過去市場需要長期大量的資金,由于得不到資金發展緩慢,MBS和ABS的出現給最不具流動性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了高度流動性,使得市場迅速發展起來。正是在科技的推動下解放了傳統金融機構的資產化和流動性問題,發達經濟體的金融得到長足發展。
不過此后在MBS基礎上產生很多衍生品,這背后有技術支持,但很多衍生品以價格變化為交易標的,背后就蘊藏著投機炒作的風險。后來衍生品發展到極端,在美國乃至全球引發的金融危機到現在都還未完全結束。
李揚表示,金融是使用最新、最前沿科技的典型部門,但是技術千變萬化,要選擇那些可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技術。此外,要通過科技解決普惠難題。(原標題:社科院李揚:比特幣只是創造了一種可以炒作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