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寧市邊境經濟合作區(下稱“伊寧邊合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竇永剛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新疆既要解決穩定的問題,也要解決發展的問題。要通過招商引資,實現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和人民群眾收入的增長。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與國內其他地方同步邁入小康。”
“遠不遠,要辯證地看”
地處亞歐大陸地理中心的新疆,與8個國家接壤、擁有17個國家一類口岸、連接國內國際兩個13億人口的大市場,正在全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以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
前些年,新疆確定的“全方位開放”的著力點主要是“向西”。隨著亞歐第二大陸橋的貫通,新疆和中亞區域經濟輻射的市場范圍已經擴大到中國大陸、俄羅斯、東歐等國家和地區。
據新疆自治區商務廳測算,僅中亞五國和俄羅斯的市場容量就相當于5.2個廣東省或近7個西北五省區的市場容量。
“許多人對于新疆還不了解。”竇永剛對記者說,一說到新疆就認為很遠。“其實,遠不遠要辯證地看”。從烏魯木齊到北京有3100多公里,到上海有3900多公里,即便是到最近的省會城市蘭州和西寧,也分別有1900公里和1700公里。“但如果眼光往西就不一樣了。伊寧是中國距離歐洲最近的城市。”竇永剛說。烏魯木齊到伊寧口岸只有700多公里,新疆的蔬菜、水果可以很便捷地銷往中亞各國。
從天山腳下,一路西行新歐亞大陸橋,抵達德國漢堡需用時18天左右,傳統海運全程約24000公里,抵達荷蘭阿姆斯特丹港口需用時35天左右。而從新疆通過哈薩克斯坦到俄羅斯和西歐鐵路運輸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
2010年召開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把伊寧打造成為中國西部商貿物流中心,承載起“東聯西出,西來東去”的戰略作用。
2014年召開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也提出,吸引內地企業向新疆有序轉移、集中布局、集聚發展,實現集中規范就業;新疆的發展要用好特色優勢資源,在資源開發利用上,要讓新疆更多受益,提高當地加工、深加工比例,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伊犁河谷地區有霍爾果斯、都拉塔、木扎爾特三個國家一類口岸和伊寧國家二類口岸。作為伊犁州首府的伊寧市,政治、地緣優勢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是中國向西開放的主要門戶。
竇永剛介紹,伊寧邊合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核心區面積為6.5平方公里。經過25年的發展,伊寧邊合區建成區面積已達35平方公里,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500億元。
伊寧邊合區還兼管9.9平方公里自治區級蘇拉宮工業園,5.6平方公里新天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8平方公里北山建材園,7平方公里城西商貿物流園,10平方公里火車站國際商貿物流園,總控制規劃管理面積75.5平方公里。
竇永剛介紹,目前,伊寧邊合區已形成產城融合、一體發展的格局。園區內注冊各類企業1136家,其中工業企業104家,初步形成現代煤電煤化工、生物科技、新型建材、紡織服裝加工、機械裝備制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電子信息和現代服務業等“7+1”產業體系。(原標題:跨出國門“走西口” 新疆開放戰略加重對內地引資砝碼)